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科举养家日常召徕晋江 > 第9页(第2页)

第9页(第2页)

难道老师古往今来都是一样的?

严秀才的声音并不如何宏伟,也并不刻薄,他只是叫了杜长兰的名字,却令杜长兰一瞬间梦回高中踩点上学被抓包。

杜长兰把儿子放在腿边,起身回答。

“相彼盍旦,尚犹患之”原是出自《诗经》。《礼礼·坊记》这一段是孔圣人引用。

所谓引经据典便是为此。从已经存在的书籍里引用段落,从而加以印证自己的观点。

要解释就得先解本意,但二者往往有种割裂感,这一句意思就是‘一种名叫盍旦的鸟,在夜里叫,叫声让人反感’,这种行为是让人抵触的。单拎出来的时候,学生们当然会觉得莫名其妙。

所以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孔圣人为何会如此说,要传递的观点是什么。

这一段中心思想就是讲上下级关系要明确,君臣有别,君民有别。

所以这两句完整的释义应该是:‘如果臣民以下乱上,就像盍旦鸟在夜里鸣叫一样,令人不容。’

杜长兰口齿清晰,回答时遣词用句也通俗易懂,其他人本来还有不解,现下听他说完都懂了,甚至印象深刻。

但杜长兰也把握着度,确保他回答的话,都是严秀才讲过的内容。

末了,杜长兰笑盈盈的朝严秀才拱手一礼:“先生明鉴,学生可不敢学盍旦鸟不知分寸,在学生心中,先生秉性高洁,胸藏文墨,是顶顶好的人,学生对先生的敬仰,如滔滔不绝黄河水,绵绵不断长江流。”

话音落下,满室寂静。

众人回过神来,心中有千言万语涌来,却说不出一个字。

崔遥牙口紧咬,心里抓心抓肺的难受:去他爷爷的杜长兰,昨晚回去是不是他儿子又给他开小灶了!

昨儿杜长兰都还不怎么会背文章呢。

严秀才眉头微挑,深深看了杜长兰一眼:“看来私下是用功了,坐罢。”

之后严秀才又考校其他人背诵,惊讶的发现其他人也能答个七七八八。

这可真是怪了。

严秀才便也挑明问了,谁知众人闻言,或隐晦或明显的看向杜长兰……怀里的孩子。

宋越小声道:“先生,蕴儿真的是神童,他是我们中的。”

宋越的话,无人反对。

严秀才看向陆文英,陆文英抿了抿唇:“先生,杜蕴确实非同一般。”

但比起杜蕴,陆文英更惊讶的是杜长兰。那份随堂笔记是真好用,他昨儿回去之后,靠着笔记又明了许多。

杜长兰眼眸弯弯,不闪不避的迎上严秀才的目光。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既然杜蕴在眼前,严秀才便也同考校其他学生一样,考校杜蕴。

小孩儿听到严秀才提问,立刻从他爹怀里落地,像模像样的作揖,只是他人小,刚落地就躬身行礼,带着小身子也往前栽,幸好被杜长兰提住后领。

杜蕴今日又换回杜成亮小时候的衣裳,颜色已经洗的灰白,手腕和领口都泛起了毛边,可他小脸板正,眼神坚定,自有一股书生气。

稚嫩的童声在室内响起,比之昨日,杜蕴背的更流畅许多。但随着严秀才考校杜蕴相关段落的释义时,杜蕴就只能睁着一双黑亮亮的大眼睛望着严秀才。

世上确实有三岁孩子背上百首古诗,这是他们远超同龄人的记忆天赋,但是能背下文章古诗,并不代表能理解背诵内容的意思。

如果这种天赋不加以后天培养,最后也只会泯然众人。

两刻钟后,严秀才对杜蕴的情况有了大概了解。虽然杜蕴不算神童,但在他们这块小地方,也确实罕见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