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科举养家日常召徕晋江 > 第120页(第1页)

第120页(第1页)

杜蕴跟在他爹身后,有人见韩箐来了,三两上前拱手道:“韩兄。”

还有人立于原地,或是含笑,或是扭头不理。

杜长兰的目光飞快在这些人脸而过,心中将其大致分为三类,上前同韩箐打招呼的,应是地位次于韩箐,或是与韩箐差不离且与韩箐交好。

一类驻足原地含笑的,应是与韩箐关系不错,但地位高于韩箐。剩下一类应是不喜韩箐,且地位仍是高于韩箐。

世间将人划分三六九等,眼下身处上京的名利场,不过是更为赤裸。

他们父子二人是韩箐带来的人,在众人眼里,定位只会比韩箐更低。

果然,韩箐与人见礼后,将身后的杜长兰父子引荐给友人:“此乃吾近日好友,姓杜,名长兰,他可是古玩文器的行家。”

众人了然,不提籍贯地,约摸是西南西北等偏僻地儿出来的,古玩文器?捧着点说是雅趣儿,说难听些,不就是下九流。

不过这杜长兰的相貌却是一等一的好,面如冠玉,双眸含情,不笑也带三分喜。

几人卖韩箐一个面子,与杜长兰招呼,还问道:“杜兄既已着冠,想是及冠了,可有取字?”

杜长兰颔首,“蒙恩师取字,盼我克己复礼,特取存之二字。”

几人略琢磨,笑言:“这二字是极好的,可见杜兄的恩师待杜兄一片真情。”

几人一番简单寒暄,有人注意杜长兰身后的少年:“这是?”

韩箐同杜长兰对视一眼,杜长兰揽过儿子,两人的声音同时响起:“此乃长兰亲子在下犬子。”

杜蕴朝众人见礼,甭管心中如何想,他面上却是端方有礼,不卑不亢。

这下几人是真的诧异了,一面惊讶杜长兰成婚早,一面惊讶杜蕴不仅生的好,更是被教的好。

一名十七八的粉衣公子俯身凑到杜蕴跟前:“你今岁几何,可念过书?”

杜蕴拱手道:“蕴儿年方十岁,略通些四书,勉强习过几本经书看过几篇诗文。”

几人一惊,连韩箐也颇为讶异,问杜长兰:“此言当真?”

纵使杜长兰很想说句千真万确,并大力夸赞儿子。但碍于时人社交之礼,也只得道:“犬子不过随手翻阅几本书罢了。”

他将手搭在儿子肩头,胸膛挺立,虽是谦词,但面容神情和肢体语言都在表达他以儿子也傲。

言语不能万事通,但还有其他的方式。爱意从不局限此。

杜蕴仰视他爹,也忍不住挺起胸膛,眉眼含笑。王公贵族又何妨?只要在他爹身边,只要他爹肯定他,他什么都不怕。

或是不满父子二人不够谦卑低顺,又或许仅是好奇,当下有人提问:“既是念过书,本公子且问你,书上可写何以利吾家?”

这问题颇为刁钻,出自《孟子·梁惠王上》一句,乃是孟子回答王上时假设一问。一般人很容易被带过去。将此问对准一个十岁少年,明显是想看人丢丑。

杜长兰看向出题人,对方二十四五的年纪,同韩箐一般着去岁狐裘,内里隐约可见紫色长袍。他面容平平,年纪轻轻眉宇间便有皱痕,看面相就不是和善人。

杜长兰心中对人打上记号:讨厌的茄子精。

杜蕴的声音此时响起:“仁义。”

回答简短却直指问题中心。不等对方反驳,杜蕴拢着手,虽是眉眼低顺,但脊梁挺直:“小子才疏学浅,未敢擅言,今引先言,说话几个,还望诸位公子莫要笑话。”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