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抗日之强悍战将 > 第84章 西北风云 一(第1页)

第84章 西北风云 一(第1页)

姚立功并不是一个战略家、军事家,只不过是一个对历史有一些了解的小商人。他不知道北平陷落之后寺内寿一的“华北方面军”接下来会有什么动作,可是他知道小鬼子战争初期的终极目标还是南京,而曾经重兵围攻上海、南京的“华中方面军”绝大部分主力部队都是从华北战场抽调出来的。

现在上海还处于胶着状态,小鬼子想要尽快结束“华夏事变”,最好的办法就是攻击南京、和南京政府签一个“城下之盟”,逼迫南京政府投降(当然这是倭寇的“单相思”,华夏地域宽广,可不是欧洲那样的小国,被人一打就只好投降了事,因为他们没地方跑)。

所以,姚立功在给赵老太的回电中强调了“北平陷落后,倭寇最大的可能是秘密抽调主力部队南下海运上海”,请赵老太再次提军政部一定要注意倭军华北派遣军的调动情况,防止倭军偷袭。

国内形势的急转直下让姚立功想要拜见“土耳其**”凯末尔并顺便做一笔生意的打算落了空,只好留待下次给汉斯猫送军火物资的时候再想办法和这位传奇人物搭上线谈谈双方都感兴趣的话题啦。他给赵老太完电报,心情稍稍变好了一些,开始按照系统提供的“地图”的指引返回国内。

从土耳其到华夏最近的路程当然是穿越伊狼、阿富汗以及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地区进入新疆,这条路线也是姚立功原来计划的回国之路。因为他答应了周**访欧之后要到陕甘宁进行访问,顺便为八路军提供一些武器弹药和其他一些帮助。不过姚立功还是高估了那个时代这些贫穷落后地区的交通条件,等他进入伊狼之后,马上对自己的决定感到万分的后悔——这些所谓的公路比奇华夏的那些能让人狂的公路还要差,基本上和在戈壁滩上行走没有什么区别。

但是已经没有时间买后悔药的姚立功还是想尽一切办法尽量提高自己的行进度,这时候就看出拥有强大的“外挂”的好处来了——他放弃了寻求当地的交通工具的打算,再次从系统中购买了一辆“ks75o”两轮民用摩托车,几乎是日夜不停滴赶往中俄边境。

这期间他遇到了很多“劫匪”或者是“部族武装”的侵袭,但是都被他或击杀或摆脱,有惊无险地逃出了这些生性好斗的“游牧民族”的势力范围。经过二十多天的艰苦跋涉,姚立功终于在华夏农历新年这一天赶到了中俄边境!

就在姚立功疯狂赶路的时候,抗战历史上华倭两国之间最大规模的战役“淞沪会战”终于全面爆啦。地球那个时空中,“八一三事变”后生的“淞沪会战”可以说是国民政府在战略上的成功,却又是战术上的巨大失败。说他是战略上的成功是因为“淞沪会战”成功地将倭国机械化部队调动到了河网密布的江南水乡,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倭国倭国机械化部队的机动性,大大减弱了他们装备上的优势;如果不是倭国军队在空军和海军上的巨大优势,加上国民政府军事上的指挥失误,“淞沪会战”很可能打成一场类似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索姆河战役”那样的消耗战。如果是这样的结果,将极大地消耗倭国有限的资源和兵员,对于在人力和战略纵深占据绝对优势的华夏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说它是一场战术上的巨大失败,是因为华夏军方高层出现了严重的判断失误,因为当时“国联”正在召开会议,蒋**想要在这期间展现华夏军队的作战能力和抗战决心,以此博得世界列强的同情和支持,让以约翰牛和高卢鸡为的“国联”做出有利于华夏的决定,借用欧美列强的力量逼迫倭国停止对华夏的野蛮侵略。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将大批大批的精锐部队投入到上海市区和沿海固守几个所谓的“战略要地”,却变成了倭寇强大舰炮和轰炸机打击下的“炮灰”。七十多万包括国民政府刚刚组建完成的“德械师”在内的正规军一个一个被投入战场,一个一个被倭寇的强大火力打成了“残废”,不得不调动部署于金山卫的部队支援上海,最终给倭寇利用强大的海运能力投送大批部队迂回金山卫创造了机会,造成腹背受敌,导致整个战役全线崩溃。

国军将士们的战斗意志和保家卫国的决心比起被倭军吹上天的所谓的“武士道精神”一点儿都不逊色,每一支部队都在拼尽全部精力战斗到最后一分钟,但是武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让英勇的抗倭将士付出了太大的牺牲,这也最终导致了后来的“南京保卫战”陷入了缺兵少将的尴尬境地,使得国都很快就落入倭寇之手。

而华夏国民政府和军事委员会之所以出现这样的战略错误,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国家积弱已久,无论是高层还是民众面对东亚强国小日子都极其缺乏自信心,对所谓的“国联”和《九国公约》极度依赖,总想着博取西方列强的同情,让西方列强出面调停华倭之间的“矛盾”。殊不知现在的国际形势已经生了根本变化,花旗国和汉斯国的迅崛起已经打破了欧洲经济政治的平衡,老牌帝国不甘心失去自己的霸主地位,造成两者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他们哪里还有心情和精力去调节两个东方国家的所谓矛盾?再说了,倭国快崛起之后早就已经摆脱了约翰牛这个老主子的控制,一心只想爬上大6的他们只会接受华夏政府的投降,怎么会接受所谓的调停?

但是现在这个时空的“淞沪会战”却生了很大变化,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改变了战术,国军大本营采取的是“前轻后重”的部署,主力部队远离倭寇的海军火炮射程之外,将主要防线后撤到“国防线”,利用既设阵地阻击倭寇,准备和小鬼子在太湖以东打一场拉锯战。

国民政府之所以采取了和历史上截然不同的战术,并不是因为受到姚立功的影响,更不是因为得到了大量重型火炮和先进的飞机,而是因为已经闭幕的“国联大会”所做出的决定和欧美列强对华倭之间生的战争采取的“视而不见”的“绥靖政策”让他看清了欧美列强的真面目,对“国联”以及《九国公约》彻底失去了信心。

由于心态上的改变,国民政府那些决策者当然不会再出现地球那个时空中战略战术上的错误,立足于打一场“拉锯战”、“消耗战”,将倭军精锐耗死在江南水乡的指导思想,又有了比过去强大无数倍的炮兵和空军,做出这样的选择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和综合国力远远强于华夏的倭国作战,要立足于打一场“持久战”、“消耗战”的观点最早是由华夏军事理论家蒋方震(蒋百里)在他的着作《国防论》当中提出来的。不过他的《国防论》只是单纯地从军事角度对华夏和倭国的这场战争进行了比较分析,而没有润之先生在《论**战》当中那样全方位、多角度的论述,特别是润之先生“全民战争”的伟大思想是蒋方震这样一个单纯的军事理论家所不具备的。

简而言之,由于所处的层次不同,《论**战》和《国防论》对华夏抗战前景的论述角度也不同。一个是告诉人们这场抗战为什么最后的胜利是属于华夏人民的,一个则告诉人们怎么样打赢这场战争。

但是百里先生在华夏军界拥有极大的威望,所以他的这篇《国防论》就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民政府军委会的作战思想,在终于摒弃了对“国联”和《九国公约》的幻想之后,以《国防论》为基础的作战思想也迅得到了贯彻,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个时空中“淞沪会战”的走势。

“淞沪会战”打响后,赵老太每天都会准时将战况给姚立功,让他做到心中有数,并且还可以随时征求他的意见和建议,为国民政府和军政部提供参考。姚立功每天都会仔细阅读赵老太来的电报,同时参考系统提供的“地图”对战场进行模拟推演,战役的进展情况也让他感到十分欣慰。如果按照这样的节奏展下去的话,小鬼子想要打到南京城下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去啦。

放下心来的姚立功也不再急于赶路啦,他的心思又回到了自己原来的轨道上来,他要趁着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被“淞沪会战”所吸引的绝佳时机做几件自己前世就想做的事。于是乎广袤的戈壁滩和大草原上就出现了一位骑着一辆十分“拉风”的电驴子,避开所有驻有军队的城镇,向着宁夏府银川进的大个子,姚立功的第一个目标就是“西北四马”之一的宁夏军阀马鸿逵。

1932年5月,马鸿逵在他的父亲马福祥去世后,被国民政府任命为“宁夏省政府主席”,但是正率兵到河南围剿红军“鄂豫皖根据地”的马鸿逵不愿意回宁夏,想当河南省省主席。同样对河南省省主席一职窥视已久的、国民政府“五虎将”之一的刘峙得知马鸿逵的企图后怎肯罢休,就秘密上报国民政府称马鸿逵“拥兵自重、贻误战机,致使工党红军主力得以西逃四川”,让原本想将河南省省主席送给马鸿逵的国民政府改变了主意。

在刘峙的“挤兑”下,马鸿逵无奈接受了国民政府的任命,于1933年年初正式就任宁夏省政府主席。他在上任之后,摆出一副励精图治的姿态,提出了“实行三民主义”、“消灭烟毒土匪”两大施政目标,制定公务员“行为准则”的八项要求,甚至连官吏、职员的着装都有规定(必须一律短装)。马鸿逵真正的信条是他常说的一句话:“有兵就有权,有权就有钱。”他的一切活动无不是以“抓兵”、“抓权”、“刮钱”为目的展开的,比起他父亲在民间的威望相差很远。

姚立功在到达银川之时,就换了“座驾”,收回“ks75o”两轮民用摩托车,驾驶着一辆崭新的“kfz。B2o四驱活动车棚越野车”,一路轰鸣着开进了银川城。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