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开局给古人盘点美食格格党 > 天价蟹黄汤包(第1页)

天价蟹黄汤包(第1页)

临别之际,能回到有田产的常州居住,而不是漂泊在儋州,对苏轼来说很是欣慰了,他拉着儿子们的手一一叮嘱莫要哀伤。

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苏轼回忆着往昔的政治生涯,到底是领悟了自己的小毛笔带来的困扰。

可他并不后悔,立身为民一直是苏轼当官的准则,若不能为民办事,不能为国为民办实事,那他甘愿被贬谪,也不要随波逐流。

无愧于家国百姓的苏轼,临别之际最想见的人就是他的弟弟苏辙,两人从小一起长大,直到做了官才将他们分开。

可分得开的是距离,分不开的却是两人真挚的兄弟情,苏轼惦念着弟弟,苏辙想念着哥哥。

由于苏辙在任地不得轻易离开,苏轼知晓他大概是见不到苏辙最后一面了,拖着病体,苏轼在悲痛中呢喃:

“惟吾子由,自再贬及归,不及一见而诀,此痛难堪。”

为今只有我的子由啊,自从琼州一别再也不复相见,如今我就要离去了,却未能见上子由一面,离别之痛,实在难忍!

苏轼万事不愧于心,此生也没有什么遗憾,却在临别之际遗憾未能见到弟弟一面,带着这样的遗憾,苏轼长久的闭上了双眼。

世间至痛,唯有亲人离去,却未及见上最后一面令人心碎断肠,苏辙听闻兄长逝去的噩耗,在任上哭得晕厥了过去。

要知道父母在,人生

尚有来处,此从苏辙兄弟二人父母相继去后,长兄如父的苏轼就是苏辙唯一的情感寄托。

现在兄长苏轼也去了,苏辙的人生,就只剩下归途,思念兄长亲人之情困扰着苏辙夜夜无法安眠。

苏辙晚上睡不着,就起身整理兄长以前写的诗句以解思兄之情,发现每隔几篇,总会有写到他的诗篇:

“当时四海一子由”、“与君世世为兄弟”

字字句句都表达了苏轼与苏辙的手足之情,往后余生中,苏辙总会想起幼时与父母兄长在眉州的日子。

还没等到苏辙官复原职被召回朝堂,宋朝的朝政大权就已经被蔡京牢牢把控了,于是苏辙的升迁路戛然而止。

兄长苏轼离去后,苏辙也没了当政之心,遂不理政事,只一心著书撰文。

待百年后,苏辙本应落叶归根,葬于四川眉山老家,可他的兄长苏轼觉得小峨眉山风景秀丽,嘱托苏辙将他葬在这儿。

于是苏辙也嘱托晚辈,待他百年之后将他葬于苏轼墓旁,生来就跟着哥哥读书习字玩耍,去世后也要陪伴在哥哥身旁。

以求与君世世为兄弟!】

-

平行时空中,苏轼正在弥留之际,指挥着苏迈苏过等人将他挪至庭院中,他要看看在他归去后苏辙的生活情况。

待看到苏辙仍然被贬谪未能回京,深深叹了一口气,不知是为宋朝的命运,还是担忧苏辙的仕途。

不过见着弟弟临别之际还要粘着自己安葬,苏轼

欣慰一笑:

“这小子…若有来世,定与君为兄弟啊…”

看着天幕,苏轼安详地走完最后一程。

-

天幕中苏轼与苏辙生离死别很是凄惨,秦朝朝堂中李斯也哭得很凄惨,扶苏扶着李斯坐下,不断的给他换帕子擦眼泪。

“苏轼兄弟二人的确手足情深,可丞相未免太过于忧心他二人之事。”

这哭哭啼啼的,就连扶苏都要受不了了,若再哭下去,就要引来阿父的责骂啦。

果不其然,秦始皇批阅完竹简抬起了头: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