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古代贵女生存手扎 > 第49页(第1页)

第49页(第1页)

湘玉:“……“渣爹脑补的戏份可真多,为自己加戏的技能ax啊。

湘玉要的兔子是苏重秉送来的,苏鸿良事忙,就交给了儿子办,苏重秉寻来的是一只灰色的兔子,刚生下来两个来月,湘玉取名叫小灰灰,小灰灰也就比大人的手掌大一些,灰灰的一团,小兔子肠胃不好,怕热,更怕惊喜,嘱咐了蔓草精心照料。

苏重秉功课越来越忙,夫子已经开始给学生们讲乡试的题目,苏重秉做文章不错,不同于文人骚客的锋发韵流,他的文章一针见血、针砭时弊,更加适合科举取士的要求。

苏重秉笑道:“我拿着兔笼子在街上碰到了同窗,还被取笑了一句,都是因为你。”这个哥哥看着严肃,可对妹妹真是宠爱。

湘玉说道:“那多谢哥哥了,爹爹刚给我了一罐君山银针,这可是君山茶的贡尖,我让采茶给哥哥泡一杯?”

苏重秉道:“你看,爹爹可是疼你,可没给我君山茶。对了,关于君山银针的诗句,你可知道?”

自己大哥就有这个毛病,一言不合就开始作诗,好在湘玉知道一句,说道:“金镶玉色尘心去,川迥洞庭好月来。我说的对吧。”

兄妹俩说话,采茶让梅香去烧热水,自己去黄花梨三柜橱里把乳白窑变釉茶叶罐拿出来,挖了一点茶叶,去看柜子,发现柜脚上下有些发霉,和湘玉禀告,湘玉去看了一眼,见到柜子上的斑点:“估计是受潮发霉了。”

这可是黄花梨的柜子啊,好可惜,采薇说有办法去霉,湘玉便交给了她。苏重秉道:“就是一个柜子,赶明儿我给你搬个柜子过来,那柜子有趣,四周是透气通风的格子,叫面条柜,还有一个名字,叫气死猫。”

“气死猫?”

“没错,柜子里的东西外面能看见,猫儿看得见、够不着,因此有了这个别名儿,我那有个储物的小柜子,放些吃食刚好,你如果要给你送过来。”

湘玉忙道:“要要要,明日你就让小厮搬过来吧,到我这就成了气死兔。”采茶端茶上来,苏重秉喝了一口:“好茶!”

哥哥心情不错,湘玉问道:“乞巧节唐二她们都出去玩,听说丽妃娘娘省亲,晚上会特别热闹,大哥你带我去吧。”说完用期待的眼神看着苏重秉。

☆、七夕

苏重秉说道:“这有何难?等我去和太太说,带你们出去玩,只是有一点,得跟紧了我,不许乱跑,不过今年太太估计也出去逛,若是太太去,你们跟着太太更妥当。”

冯氏年节里不愿走动,有宅女的属性,湘玉在院子里关久了,出去一趟就跟犯人放风似的,抓住机会就想出去玩儿。

大哥说的也对,先问问冯氏的意思,如果她去,带着他们几个一起,七夕算是一年里重要的节日,加上丽妃省亲,一定有趣。

七夕的前几日,苏府就开始忙着筹备了,采买处从外面买来瓜果酒肉,庄子里也送来了时蔬瓜果,还拿来一只山上打的野猪。

冯氏让府里的丫鬟制作牛郎、织女的小像,用竹子编扎好身子,用裁衣剩下的布料做个裙子,做好之后悬挂在院子里的树上。

湘玉小院里,采茶和梅香手巧,做了磨喝乐,用土木雕成的,穿上荷叶半臂的丝绸衣裙,彩绘了一个木雕做栏座,用碧纱罩起来,桌子也有讲究,需用青绿销金桌布罩好。

七夕前四五天,人们互相就开始赠送瓜果,湘玉早早便想好了每人各送什么,她给湘莲送了苹果和桑葚,给湘雪送了葡萄和桃子,给湘琪和重宇送了西瓜,两个哥哥没送,食盒是她找木工做的,红木五彩点螺牛郎织女图食盒,符合节日的意境,装好让丫鬟送到了各处,下午便收到了回礼。

湘莲除了回赠水果,还让丫鬟给她拎来了缠枝番莲的攒盒,小拼盘里装的满满的。

冯氏在院子里“种生”,小木板铺层土,播下栗米种子,等生出嫩苗后,摆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的模样,再把绿豆浸在碗里,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

前几年冯氏从未种过,今年赵妈妈撺掇她,说求个吉利,做个五生盆,又不麻烦,等冯氏摆弄好了,赵妈妈说再买一个蜡玩偶回来,放在水土上,是宜子之兆,做这些就是图个吉祥,冯氏心情舒爽,做了两套八段锦。

湘玉给交好的别家小姐赠送了瓜果,篮子下还压了一封信,小闺蜜间也不常见,偶尔写写信,大人也不管,反正都是知根知底的人家,孩子也小,只言片语的笔墨落在外面也无妨。

到了七夕当日,冯氏把孩子们都叫在一起,指着碟子里的赤小豆,女孩儿吞二七,男孩儿吞一七,这是老传统了,吞了这个,一年稳稳当当的不生病。

冯氏早起用乌鸡血混着三月三的桃花粉,搽脸搽身子,这是美容养颜的圣品。

庭院里早早的就摆上了香案,放满了瓜果,下人捉来了蜘蛛,冯氏让放在了金银盒子里,就等着第二日一早,小蜘蛛吐出又圆又正的丝来。乞巧乞巧,便乞得了巧。

蜘蛛年年捉,图个吉利,下人们已有了经验,知道什么样的蜘蛛吐丝圆正,老爷太太求个吉祥顺遂,办好了差事,太太打赏的手可松的很,赶上了三个月的月例。

苏家的孩子早就做了新衣裳,每人选的颜色都不同,按照自己喜好来,也不用穿统一的衣裙,到了晚间,苏鸿良早早的下了衙,自家人围坐在桌上吃团圆饭。

姨娘是不能上桌的,就在太太一旁伺候着,湘玉看着冯氏身后站了一群,觉得有些滑稽,苏鸿良姨娘不少,四个姨娘排排站,冯氏后面密不透风,平时料理冯氏用饭的丫鬟都插不进去。

冯氏后面站着一排小妾,自己不自在,可平时不用小妾侍奉用饭就算了,年节她也不推辞。吃饭前苏鸿良先说了一会儿,反正就是一些酸腐话,如今富贵不易,后人要珍惜,要恭敬老爷太太,要做忠孝友悌之人。总之就是这些。

湘玉听着苏鸿良训话,想起了上学时候的校长讲话,可谓同工异曲,等熬到苏鸿良讲完,众人才动筷子。

七夕节的饭菜十分丰盛,不亚于过年,可压力也大,吃饭前苏鸿良让儿子应景作诗,苏重秉、苏重明每人做了一首,连最小的重宇苏鸿良都没放过,笑眯眯的和重宇说:“重宇小,不用作诗,背一首便可。”

韩姨娘和湘莲早就教好了重宇,重宇站起身,板着小脸背了一首杜牧的《七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重宇咬字清晰,看了三个儿子,苏鸿良生出一阵自豪感,连说了三声好。

问了儿子,也不能落下女儿们,简单问了问几个小姐的功课,吃这顿饭也是累得慌,桌上的人撑着笑意,到开席来舒缓一些。

冯氏后面的几个姨娘,站着笔直,互相扫几眼,都往苏鸿良那瞥,本来曹姨娘不用站着立规矩,毕竟有了身孕,曹姨娘非说站着不打紧,冯氏也不好驳了她的心意。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