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红楼里的正经日子是什么 > 进言(第1页)

进言(第1页)

梅氏听闻儿媳要为小儿子牵线搭桥拜梦远大师为师,顿时一阵激动。不仅备了厚礼,更是亲自开口打发姜承宗送儿媳回娘家。

陈府。

陈夫人正和两个媳妇说话,一听女儿和姑爷回来既高兴又忐忑。前两日女儿才回过门,这么快又回来别是出什么事了吧?

陈娴一进门见她娘面色有异,忙三两句说清了来意。

陈夫人听了,沉吟了一下,才道:“若是你这小叔子真有这样的天赋,有你父亲的面子,成为梦远大师的弟子不成问题。不过,你三哥当年学画可是日日侍奉在师傅身边,寒暑不辍。”

“嗣哥儿年纪还小,我婆婆肯定不会同意他离开家。”陈娴皱眉道,“可惜了嗣哥儿这么好的天赋。”她之所以为嗣哥儿打算,可不光是为了讨好婆家,更是惜才。

“倒也不是没法子。”陈夫人到底心疼女儿,替她出主意,“上月里你父亲已经写信去山东,想请你舅母的大哥郎大人牵线搭桥,请云亭先生教导你几个侄儿。郎大人已经答应了,想必云亭先生不日就会到京。”

她说着,挑了挑眉头,道:“云亭先生学识渊博,于经史百家,兵农漕运,国家典制,天文仪象都有研究。半生收徒无数,桃李满天下。你家小叔子若跟在云亭先生门下受教,想来你婆婆也没什么说的。”

“若是如此,那可太好

了。”陈娴惊喜道,“娘,嗣哥儿的事还要爹爹多费心了。”

“这你放心。”陈夫人承诺道。

“既然云亭先生答应来京城,我爹要如何安排?”在陈娴看来,最好是家里提供地方让云亭先生开课授徒,如此才能利益最大化。既能交好云亭先生,又能借此得了那些慕名而来的人家的人情。

她能想到这些,陈大人夫妇自然也能想到。

“左右这些有你父亲考量。”陈夫人看着女儿,有些心急的问道:“你成亲也有数日了,姑爷对你可好?”

“嗯!”陈娴有些羞涩的点头。

她先前还有些怨怪相公太多情。但成亲了见到那些被相公舍不得扔珍藏起来的旧物,什么第一支用到秃头的毛笔,旧年的砚台,两个小姑子第一次送他的香囊,甚至还有自己在成亲前送他的荷包………,她才知道原来丈夫是一个十分念旧情的人。

这样的人看重从小伺候自己的丫头,再正常不过了。

再有这些日子相公对她事事体贴,温柔以待,自己的陪嫁丫头里,不乏有容貌娇俏的,可是他却看也不看,谨守规矩,再正人君子不过了。

所以她如今是下定决心要好好笼络丈夫的心,好好过日子。

陈夫人瞧见女儿面上的幸福之色,心里满意,瞧了她肚子一眼,低声道:“你……可有消息?”女人嫁了人只靠丈夫的疼爱可不行,还是要尽早生下个儿子,才算是真正有

了依靠。

“娘……哪里有这么快的。”陈娴羞涩道。

“也是。”陈夫人有些失望,但紧接着就释然了,“孩子都是缘分,急也急不来。你们小夫妻的日子还长着,且放宽心便是。”

…………

从娘家回来,陈娴便与梅氏和姜父说了对嗣哥儿的打算。

听说在云亭先生门下受教,姜父和梅氏果然喜出望外,对儿媳建议的日后嗣哥儿常居陈府非但没有意见,反而十分赞同。

“日后嗣哥儿就麻烦亲家母照顾了。”梅氏不好意思的道。

“嗣哥儿聪慧伶俐,我母亲十分喜欢。日后与我几个侄儿一起念书,亲戚间的情分才更深厚。”陈娴轻言慢语道。

果然,听了这话梅氏更加高兴。

见她这般尽心尽力为嗣哥儿打算,梅氏自此对这个儿媳越加看重了。原本打算等长孙出生再将管家的事交给她,现在却改变了主意。

“你两个妹妹也到出阁的年纪了,我得为她们准备嫁妆,家里的事就要你多帮衬了。”

听明白梅氏的意思,陈娴心里激动又紧张,推辞了两三次,见婆婆态度坚决,这才大着胆子接手了。“儿媳年轻,大事上还得母亲多教导教导。”

如此,婆媳两个一歉一让,府里中馈倒是交接的十分平静。

陈娴也是接手了才发现姜家的家业真是海水不可斗量,家里实际的产业比她原以为的多的多。

虽说姜家在京城的时间短,比起京中世宦自然底蕴

没人家深,没有京郊的田产,东街的商铺………但资产却是一点也不少。不说别的,只说在雍州的养殖场,她大概瞧了下账目,只去年一年就结下余银三千多两,这期间还有婆母在京城临县置办庄子的花用,以及操办相公亲事的花销。

只一个养殖场就能撑起一家子大半的花销。更别说还有婆婆没交到自己手上的那间胭脂铺子。

听婆婆的意思这铺子是小姑子张罗开起来的,虽如今的出息每月交给公中一半,但以她的猜测这铺子怕是将来要给小姑子陪嫁的。除了这些,还有圣上赏赐给小姑子的五百亩田产……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