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鱼跃花海迎朝阳 扶光映雪 > 第71页(第1页)

第71页(第1页)

  于雪看她越来越得心应手,干脆又置办了炉子和锅,专供兔勉用来给学生们制作“怪物套餐”。还买了一台计算器给她,这样她再也不会为了算账而头大。兔勉的底气更足了,越来越自信。现在,她走在大街上,再也没有人暗地里叫她“弱智”,也不再有人称呼她为“拾破烂老太太捡回来的小孩”了。大家都说她是“鱼跃花海”的小师傅,擅长做儿童餐。她奶奶和四叔再来的时候,兔勉跳得比猴都高,她开心地向家里人炫耀,说自己干的是“甜蜜的事业”。

  事业,几个人都笑了。是啊,谁说这个孩子将来以后,不会干出一番大事业呢。能有自己的事业,心里如何不甜呢。

  “东城破烂王”牛姨也时常来吃饭。她不光自己来,还带着自己的几个老伙计。虽然于雪说过,不必刻意换衣服,但是他们来的时候,从来都是干净利索的。后来,那几个老伙计,又带着自己的帮手过来吃饭。这些帮手又带人过来,一来二去,来吃饭的人就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多。

  为了不让大家有顾虑,他们自己搬了马扎坐到一旁,再用高塑料凳当桌子,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不干扰其他人用餐的独立小餐位。牛姨说,他们在外面收破烂,往往因陋就简,随便找个地方,就这样两个凳子一摆就是一顿。于雪受到了启,干脆淘汰了那张长餐桌,让阿南帮忙买了几十个高矮不同的塑料凳。

  如此一来,每一个来就餐的人,都拥有了自己独立的“高凳桌”、“低凳椅”,再也不用担心跟别人挤在同一张桌子上了。怕脏、怕晦气、怕跟自己不一样的人——人的观念一时难改,但实际问题可以想办法解决。于雪这么想着,就更坚定了自己“买公卖平,人皆可食”的信念。

  来的都是客,她的小吃要对这天底下的所有人一视同仁。

  无论他是什么人,无论他的身份多么为人不齿,无论他的职业多么卑微低下,无论他的身体多么不堪入目,无论他有着怎样不可告人的秘密,他都是顾客,该被公平对待。无论他遇到了怎样不被理解的麻烦,无论他如何被整个世界为难,于雪觉得,他都可以吃饱了再说。于雪想让那个人知道,一直都有一份温暖的食物在等待着他。他要是疲倦的话,就坐下来休息一下。别灰心,别自暴自弃,人只要吃饱了饭,有了力气了,就可以继续前行,走得更远。

  那个人究竟是谁呢?于雪心里有一个身影,只是每每忆起,都充满了遗憾,不敢细想。或许,那也不是具体什么人,就是每个过往来客,是这些认识的、不认识的顾客朋友。

  “买公卖平、人皆可食”这句口号,随着“破烂帮”的走街串巷,被越传越远,越传越广。不久,洛浦路小桥边大柳树下的“鱼跃花海”,便为全城人所知晓。

  很多人骑着摩托,坐着公交,大老远地跑过来,只为了寻找这家小小的早餐摊,看看小黑板上写的那些字,再尝尝味道独特的鸡蛋饼和绿豆沙。

  生意越做越大,于雪挣到的钱也越来越多。她偿还了当初欠“铜锤铁打”铺子里的钱,还接二位老人来她自己的摊上吃饭。铁师傅赞她终于像个摊主的样子了,而童师傅则一再震惊于兔勉烙的那些改良可丽饼,吃了一张又一张。

  短短三个月,于雪接待了成百上千?s?的顾客。他们中有来医院就诊的患者,有下了夜班化着浓妆的舞娘,有打着手语无法顺利沟通的聋哑人,有早上刚收了工还穿着制服的清洁工,有提着吉他满身烟味儿的歌手,还有像童师傅那样多多少少有些失智的老年人。

  因为黑板上的那句话,大家犹豫着走了过来。但在坐下来的那一刻,他们都放松了下来。他们看到一个有些对眼儿,一看就觉得傻乎乎的女孩,在专心地烙饼;也看到一个头齐肩、长相俊美、穿着怪诞的男青年,不顾自己的时髦打扮,不厌其烦地端着碗,收拾着饭菜。

  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明白,大家都一样,没有谁该被区别对待。每个人都是在靠自己的一双手,认真地创造生活。每个人都是人生激流之中小小的鱼儿,在努力越过那片只属于自己的风浪。

  各式各样的人见多了,大伙儿也就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了。有一次,摊子上来了一群二十出头,脸上、眼上、唇上都抹着花花绿绿彩妆的男孩子们。他们穿着裙子,打扮得花枝招展,说着“萨瓦迪卡”,大声笑闹着。

  吃饭的客人虽有些好奇,忍不住多看几眼,但再也没有了吵着要赶走他们的人,反倒还有人主动跟他们搭话。据说,他们是从云南来的表演团,听说这里的饭别致又好吃,才特地过来尝尝。

  一听“云南”二字,于雪愣了片刻。但这一次她没有难过,而是淡淡地笑了笑。她拿起番茄酱,给几个男孩的饼上都画上了牡丹花,说“欢迎来洛阳玩”。男孩们开心极了,一起喝起彩来。他们齐声唱了一歌,站在摊位前翩翩起舞。那歌舞如梦似幻,令人陶醉。一曲终了,围观的人们齐声叫好,掌声一片。

  要说卖得最多的,除了小学生们最爱的“怪物套餐”之外,就应该算是“实惠套餐”了。这半碗粥、半张饼,总共只要三毛钱,给了很多人吃早餐的底气。对于买了“实惠套餐”的人,于雪从来没有摆出过一张臭脸,反而总是很热心地请他们入座。她还私底下悄悄嘱咐兔勉和阿南,这半碗粥不必小气,盛汤的饭勺可以多舀一些,打饭人的手可以多抖一下,让它能多一些就多一些。粥的利润大,自己这里多一点、少一点没有关系。可碗里多了一口粥,吃饭的人就多了一份力。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