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在大秦帝国教书的日子剧透 > 第10章(第1页)

第10章(第1页)

如果他所言的纸的作用仅仅是可以给民众洗脑,秦王肯定就答应了,可惜的是,顾衍知道,朝中的大臣知道,秦王更知道,纸的出现不仅仅会带来这些。

阶级的更迭,百姓的诉求,甚至国家的走向都会被看似小小的举动影响,而且这个影响是所有人,至少是除顾衍以外的所有人难以预估的。就是顾衍,其实也不是真正清楚纸的出现会给这个社会带来多大的改变。

技术代表着变化,而变化带来了风险。

这太要命了。

孟德斯鸠指责磨坊的大量推广让工人们失业,蒸汽机的改良者瓦特晚年也抱怨自己的明实在愚蠢。

顾衍此时必须承认,自己的心急。可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他并不后悔。

在有限的前世记忆里,顾衍知道在公元前25oo年道公元5oo年间技术几乎是停滞的状态。技术对既得利益者来说当然是好的,但我可往,寇亦可往。

另一个顾衍想做出来的东西€€€€雕版印刷,同样面临着这样的问题。

罗马教廷曾经推广过一个非常实用的技术,印刷机。滚滚而出的铅字印刷机让教皇御令,圣经,甚至赎罪卷大量的生产出来,散如百姓群体里。但同样从印刷机里出来的还有俗语版的圣经,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等等教廷不允许的东西。

如果敌人从技术展中得到的利益比自身更多,那技术展不要也罢。

而歌舞却一直存在于各个阶层的生活中,只要稍加改变词语就能起到和纸张同样的效果,秦王自然第一选择它。

当然,顾衍有时觉得可能是自己提出这件事的时机不对。

秦王嬴稷已经老了,就算他比顾衍记忆里多活了几年可这不代表他还是雄心勃勃的盛年时代。如果嬴稷在四十岁时听到顾衍的建议,恐怕他现在已经是不论身份年龄任官的秦国最年轻的相邦了。

但,时间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如今顾衍面对的事实就是不愿改变,或者说恐惧变化的王上。

“王上实在是”嬴政听完顾衍的解释后,皱着眉头说,“不过是百姓识字而已,多加引导甚至可以让天下人唯君王唯是从至于传书物,只要命专人审查即可,也不必因噎废食吧!”

顾衍轻声笑了出来,嬴政总能在自己有些灰心的时候给自己力量。越时代的眼光出现在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之一,也是中华大地上第一个皇帝身上真不奇怪。

“先生可还有顾虑?”嬴政看顾衍半天没说话,疑惑的问。

第21章

“没有,只是刚刚想起一个定理,笑自己痴罢了!”顾衍笑着说。

嬴政和顾衍学了数月的墨者之学,定理是什么已经很清楚了,于是好奇的问起来。

“嗯是一西方圣人提出的理论。”顾衍随手指了一下地图上秦国以西的地方,嬴政顺势看向那片没有准确图录的土地,心里琢磨着顾衍的无心之言。

西方圣人?秦国地处最西,向外就是蛮人之地,那些蛮人连文字都不曾有,更不可能有圣人出现。那么,先生指的是蛮人再向西吗?那里竟然有国家!

心神向往甚至有点没听清顾衍说什么,直到顾衍挥挥手将他的魂拉回来才意识到自己的失礼,连忙拜服道,“是政之错,还请先生细说。”绝口不提自己刚刚为什么失神。

顾衍没有生气,小孩子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就连他自己有时看书都会走神,便轻松的笑笑,“无事,刚刚讲到技术的变化。”

“西方圣人总结百姓和生产后提出,在人口增长和贸易条件的制约下,百姓的收获定不断趋向生产所需的量。”

“不断趋向生存所需的量?”嬴政皱着眉头仔细思考。

顾衍画了个数学抛物线给嬴政解释了一下自己会用到的趋向,指数增长等词的基本含义。确定他都懂了后才接着说。

“就是在如今,不论我拿出什么奇技淫巧使生产各种物资的量增加,百姓的生活都不存在任何可持续的指数增长的可能。”平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由存量竞争和零和博弈组成的。

嬴政不是很能理解,“百姓既然多加生产,只要君王不征收重税自然衣食无忧,若再加上推广书文,数十年后必然会小有积攒,为何不能有指数增长?”

“因为人口。”顾衍指着纸上刚刚画的横纵坐标,“若是百姓亩产一石粮,只能堪堪养活三人,那生下第二个孩子的时候,孩子自然因为粮食不足而亡。”

“若是因为先生帮助,产两石粮,孩子便能活下来,可生育不会停止,直到农人堪堪养活六个人时,第七个人饿死,他们的生活依旧是只能维持温饱。”

虽然很残酷,可嬴政说的对。在马尔萨斯-李嘉图模型下的社会,任何由技术所带来的增量都会迅被人口增长抑制,从而使百姓生活依旧维持原状。结果就是,任何社会的平均生活水平都在温饱线上浮动,所有古代世界的国家财富总量,都是人口数乘以温饱线数。(1)

所以,只要增加国家人口总数便可以轻易提高国家财富。而人口增长的前提便是国家稳定,所以对于大多数统治者来说,持久的社会稳定比技术创新更靠谱。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