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清穿之温僖贵妃的咸鱼日常全文 > 33(第1页)

33(第1页)

中秋过后,秋意越发浓厚,百花凋零,树叶变黄变枯萎,随意的一阵风都能将它吹落,御花园也瞧着很是萧瑟。

这时候花房精心培育的菊花就成了稀罕货,当然再稀罕,康熙那里是不缺的,蓁蓁伴驾时见到的乾清宫依旧是花团锦簇,明媚鲜妍。

花房的位置、人手有限,自然培育好的盆栽不多,皇帝、老祖宗还有太子那边的供应自是足足的,但到了嫔妃这里就有些不够了。佟贵妃和蓁蓁分到了两盆,惠嫔、宜嫔、德嫔、荣嫔各得了一盆,其他人可就没分到了。

蓁蓁其实还好,因为胤礽要将自己宫中的菊花都转送到永寿宫。

胤礽是这么说的,“每日里只有睡觉的时候才在毓庆宫,儿子总不能点着灯去赏花吧?有那时间还不如多睡点觉。既然额娘喜欢,那都送给额娘讨您欢心。它也有了知己,不算辜负这花开一场。”

盛情难却,蓁蓁便收下了,“谢谢胤礽,但你还是留一些应景吧,也熏一熏你的屋子。”

“好,都听额娘的。”

胤礽的牙齿后面又掉了一颗,新的还没长好,笑起来的时候就能看到牙龈上空了一个口子,显得整个人十分可爱。

康熙有多爱重胤礽,宫里的人都明白,所以给胤礽送过去的都是最最好的,花色各异,千姿百态,美不胜收。

胤礽总共要送十六盆,派了十几个太

监抱着盆从毓庆宫走到永寿宫。

毓庆宫在东,永寿宫在西,中间隔着乾清宫和景仁宫,搬花的时候叫不少人都瞧见了,许多低位嫔妃就一块跟到了永寿宫,请求留下来赏菊,还把蓁蓁的邻居宜嫔和安嫔都惊动过来了。

接着东六宫的人也跑过来赏花。

人少,蓁蓁还乐意招待,人多了就不乐意,索性趁着阳澄湖大闸蟹进贡的时候,她办了一个赏菊品蟹宴,将各宫主位都邀请过来吃螃蟹看菊花,让这群人看了个够,之后就称病,闭门谢客了。

这一招还是跟宣贵人学来的。

宣贵人姓博尔济吉特,和太后一样来自科尔沁草原,是康熙的表妹。但宣贵人不得皇上喜爱,一年都不得侍寝一回,她自己倒也看得开,就干脆利落的称病,不必出宫请安交际,也不用学汉话,很是洒脱。

宣贵人信奉密宗,每个月都要叫喇嘛念经,打赏的香油钱十分丰厚。

上回蓁蓁给颜珠求平安符,请了喇嘛念经开光,之后这位宣贵人就主动搭理蓁蓁了,更准确的说是来探讨法理的。

蓁蓁对法理经文没太大兴趣,反而拉着宣贵人聊蒙古上的风土人情。

虽说太后和太皇太后也是蒙古来的,但那两位比她年长又位份尊贵,很多话是不能说的,反倒跟宣贵人能说。

宣贵人性情豁达,虽然没找到和自己一样虔诚的信众,却不气馁,大方分享了自己的家乡趣事,还教蓁蓁

摔跤、挥鞭子、拉马头琴,蓁蓁就教她打麻将、打叶子牌,两人感情进展飞速。

但蓁蓁现在对外称病,样子还是要装的,姐妹们暂时不接待了,就在自己的宫殿里睡懒觉、赏花、画花,还跟小厨房一起研制出了许多的菊花菜肴。

比如软糯的菊花绿豆糕,能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菊花蜂蜜膏,这个主要是为胤礽准备的,这孩子每日练习骑射,身上都是伤痛。

还有酿了几坛菊花糯米酒,是她从古书上翻出来的方子,照着做的,叫太医们瞧过没问题,就埋在了桂花酒旁边,等着来年一起品尝。

另有一些菊花晒干,日常泡茶喝,保护肝目。

这样的安逸的日子过了大半个月,就被叫停了,康熙让蓁蓁协助佟贵妃一起操办太后的寿辰。

今年是太后的四十大寿,自然要大办特办的,中秋刚结束时,康熙就给蒙古诸王发了旨意,邀请他们来京城贺寿。

不仅蓁蓁的“病假”没了,惠嫔的“病”也好了,她是在小六的洗三礼后病的,至今病了半年,这下终于好了,还重新分到了宫权。

对于宫权重新分配,大家都没意见,反正例银就那点,干嘛要多干事啊?多一个人掌宫务,她们肩头的责任就轻一些。

至于想借着宫务之便,安插人手谋害嫔妃、皇子,脑子不想要了啊?上回太子身边的奴才只是嚼了几句舌根,就叫康熙来了大清洗,送进慎刑司

。那要是再做出格点,可能就要连累九族了。

能混到掌宫权这个位份上的嫔妃,脑子都还清醒着呢,不会做糊涂事。唯一做过糊涂事的惠嫔,病了那么久也乖了,她丝毫不怀疑皇上的果决,她胆敢再做坏事,皇上肯定会让她病逝。

她才不呢,舍不得儿子,舍不得如今的富贵荣华。

是以,太后寿典筹备这么大的一件事,大家还真是齐心协力的做,没出什么纰漏。

这段时间基本上午在承乾宫贵妃处议事,下午就回自个寝宫,蓁蓁便趁着这个时候筹备寿礼。

这回还是送画,一来她没啥好东西也不舍得送,二来宫里人都觉得亲手做的东西更有诚意,更重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