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三观的人生感悟 > 劝学(第1页)

劝学(第1页)

清明时节,大伯坟前。

冥烟袅袅,蝴缭蜂绕。

老姨双眼浑浊,以过来人的语气对马上快高中弟弟和堂弟说道:“要好好读书,人这一辈子吃的最大的亏,就是没读多少书。那年我还小,进厂打工,只做了一个月,人家经理就要提拔我当组长,我说我不当,经理骂我傻,非要我当,最后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为什么不当,我笑道:‘我不识字’。经理说,‘那真是可惜了。’我笑着说‘我也没有办法。’走出办公室就去做事,可不知为什么那天我做着做着眼泪就忍不住的掉了下来。”

看着老姨的泪花,我也感慨万千。

老姨他们那代,人多世道贫,生活拮据,受的教育普遍不高,绝大部分是小学文化,绝大部分连小学都没毕业。

一个小学都没有的人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谈何容易?毕竟命运这东西,你既要和“生”挑战,也要和“活”挑战,更要和“生活”挑战。(生指条件;活指自身因素,包含悟性、脾气、健康……生活就无需解释了。)

我有阅读的习惯,特别是工作后,因为摆脱了“考试焦虑症”,不再是为了给别人看自己成绩而读书,仅仅只是为了乐趣而看书,学习也再不是为了与人攀比文凭和功名,一切也就变得轻松和愉快。

这时周围就响起了这样的声音,“不是大学生装什么知识分子?”“读书的时间都过了,读书又有什么用?”“唉,真的是一个书呆子。”

出这种声音的人不免就有我的朋友、同学、兄弟、甚至是父母。熟悉的人说你,是他们想以他们的认为关心让我成为一个和他们一样的正常人,一个不另类的正常人。于别人而言,我这是执迷不悟的放不下。

当然工作在外也会遇到一些陌生的人,见我看书,主动和我唏嘘感怀。说什么我曾经成绩怎样怎样,后来怎么怎么行差踏错,然后怎么怎么可惜的话题。

甚至也有人像我老姨一样,说自己因为学历文凭升迁受到影响,错过了一次又一次的机会,然后老气横秋,哀怨叹息。

其实我就想问一句话:那些叹息着自己读书少、毁了一生的人,他们后来可曾再读过一本书?(那怕他们后来有钱吃饭,有钱买书,似乎也没有看书学习的行为。)

与其叹息,何不捧书静心?

读书不该是一段时间的职业,该是一辈子的习惯;读书不该仅为了那张凭证,该是时不时充电的休息;读书不该是吹嘘的功名,该是帮助成功的工具。

那些叹息着自己因为读书少而毁了一生的人,惋惜的不是知识,而是文凭,还有那可以在人前吹嘘的功名。

纵观历史,没读多少书却干出大事的人大有人在,读了很多书却干出蠢事的人也汗牛充栋。

再看今朝,和我一般文化却功成名就的比比皆是,比我文凭高的却一事无成的也多如牛毛。

我还没被检查出癌症,我还能读书,仅仅只是读我喜欢的需要的书。

我不是天才,幸运的是,我也不是蠢才。上天没给我一条平坦光辉的路,也没将我所有出路堵住。

世间所有的出路,都是为了寻求幸福的出路。种田是为了赚钱养活自己,打工是为了赚钱富足自己,创业是为了赚钱富裕自己……一切的技能到最后都只是为了让自己有更好的生活。

读书是,也不是。

读书可以帮助你在任何行业取得成功,独独不能读成功。

所以读书是出路,也不是出路。那些将毕业证书看的比天大的人,是盲目的从众心理。

我读书,只是因为喜欢读书,和什么年龄段读书无关。

读书,早已不能成为我的功名,仅能寄希望于它可以让我接近成功。

不读书而成功的人,凤毛麟角;读书却不成功的人,数不胜数;可真正大成功的,哪个又是不读书的呢?

小时候觉得母亲很厉害,小学文化的她,认识很多我不认识的字,还写的一手同她一样漂亮的字。可今年她却对我说,很多字她已经不认识了。

原来那些本来是我们的东西,不珍惜也就不是我们的了。

读书是一个急不得、停不得、丢不得的习惯。会,不见得了不起;不会,就让人笑话了。

如果十年寒窗只为认识自己的名字,三十年后,我们的后代也不过是多几个识字的名字。

回顾在世这二十几年、三十几年、甚至四十几年的路,我们会不会觉得不堪?

如果那些花在游戏上的时间用在学习某个技能上,如果荒废蹉跎的青春用在提高某方面知识,人生是否会不一样?

有句话我一直记忆犹新:这世上有两种悲哀,一是失恋了再也不信爱情,二是毕业了再也没有读书。

老姨转头打断了我的沉思,对我语重心长道:“你已经过了读书的时间,你要认真打工,好好存钱。”

其实世间还有更大的悲哀,你还相信爱情,别人却只信钱;你还在读书,别人却说这是浪费时间。

望着大伯身上的土包,因为没有读过书,我陷入忧伤。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