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大国工匠盾构机 > 第51章 历史性会议(第1页)

第51章 历史性会议(第1页)

华铁总部人才集聚一堂,电气、液压、机械、隧道工程,从各单位抽调的方方面面的专家齐聚了一百多位,目的只有一个,研讨盾构机设计与制造的可能性。

大热的天,即使会议室内的风扇全开,也因为人员众多显得空气不那么流通,坐在那里都能渗出一身汗来。

在座的专家学者,有的认识,有的不认识,严开明并没有主动和谁打招呼,他在盘算着数月来的实际施工经验,这个会议他的发言必然十分重要,决定着华铁要不要自己造盾构机,他必须把盾构机的实际功效,自研与购买的优劣势阐述清楚,以便与会者给出更多专业的参考意见,再由领导定夺。

严开明喜欢讲大实话,能不能用这些实话说服在场人的支持他心里很没底。

一个声音缓缓的从耳边输进来,安抚着他似乎随着闷热而渐渐躁动的内心。

“没关系的,只要实话实说就可以了,反对声音一定会有,但是我相信上级一定会支持我们的。”

是谭雅,她的期盼不比严开明低,她可以断定只要能参与进这个历史时刻,钻进那个梦里,她的心结一定会打开,事业与生活的未来就会渐变成另一个样子。

会议往往是如此,大会并不解决实际问题,实际问题都由小会决定,上百人在一起人多口杂,怎么商量问题嘛,主要是定个初步的方向,有人提供建议,有人提供依据,再看看各单位的意见。

饶是如此,严开明的报告仍然仿佛丢给与会者一颗炸弹一样。

两台盾构机引进的时候不少人痛心疾首,直呼太贵了,而且仅准备工作就做了快两年,但是施工时盾构机暴发出来的强大威力让所有人叹为观止,外围单位的人多数是耳闻,如今有施工总指挥现场汇报,盾构机的形象就更生动了。

“如果今后每个工程都用盾构机,那咱们的工人干嘛去?总不能下岗喝西北风吧。”

第一个言论抛出。

其实与会者大多能够猜到会遇到哪几种反对言论,一种是绝对反对派,就是这一种,认为机械抢了工人的饭碗,而且传统的打眼放炮又不是不适用了,不至于什么活儿都用上盾构机。

其实这一种很好反驳,英国的卢德运动已经表明,工人为保全饭碗而砸掉机器的行动是完全没有必要的,事实证明,工人的生活并没有因为用上了机器而被毁掉,社会反而更加进步了。

第二种言论就比较麻烦,也是现状实情。

“我们不是不赞成使用盾构机,只不过我们国家工业底子薄,单靠我们华铁搞这么大规模的研发,多花钱不说,花了钱就能保证成果吗?如果花了几亿几十亿最后只做出个能掘进几百米的小家伙,难道不觉得愧对党和国家吗?”

这一种最难反驳,就像之前施工时齐壁光说的那样,算经济帐,走市场路线,比较附合实情,哪怕严开明把华铁工人换刀具速度远超德国工人的实例讲出来,这种言论依旧根深地固。

“我们不是抬杠啊,那么大的家伙,涉及方方面面的技术不下上百种,我们华铁才能做下来几种?”华铁装备的一位工程师说道。

“我们可以联系外联单位制作。”严开明说。

“你觉得放眼全国,哪家铸造厂能做出你们正用的那种刀具?”

全场人鸦雀无声,都是业内人士,国家工业的底子到底有薄,对于他们来说不是报纸上的几行字,而是实实在在感受到的,小小的刀具都做不出合格产品,更何况对铸造要求更高的主轴承?

现在不是解放前,不是那个连钉子火柴都造不出来的年代,但是在座的总有一种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感觉,单是一个铸造就困难重重,况且华铁又不是干铸造的。

严开明站了出来,他目视着这位工程师,把人家看着有些发毛,随后他环视在场上百人,慷慨激昂地说道:“大家的发言都很中肯,就我在工地上指挥盾构施工的感受而言,不论是买还是租,这个市场上的垄断者脑子里想得只有攫取更大利润,他们不仅要卖机器,还要挖掘附加价值,他们仗着有机器,向我们出售低效的人工,德国工程师进驻工地三个月以来,他们十几个人光乳猪就吃掉上百只,这只是最微乎其微的表现。我们这么大的国家,在高端装备上受制于人那是一种怎样的感受?那意味着我们拼命在别的领域赚的钱一股脑的倒进一个无底的大深窟窿里,所以我认为这个会要解决的不是要不要造的问题,而是能不能造的问题,不然我们上百位专家在这儿打口水仗就太没意思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