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天官赐福图片 > 第299頁(第1页)

第299頁(第1页)

金文章視王氏兄弟為仇寇,背靠張國舅府子弟,屢次三番找兄弟二人麻煩,都被兄弟二人化解。

三郎母家楊氏,因三郎與道痴交好一事,多有異議。三郎不為所動,與楊家幾位表兄漸行漸遠。

十月里,興獻王妃鑾駕抵房山。王家十二房崔氏、楊氏婆媳至京,為的是三郎婚事,還有容娘懷孕之事。宗房大老爺則是為王琪與郡主婚事,也隨之王府儀仗進京。

王妃鑾駕在良鄉暫停,王家諸人先一步進京。

為謝三郎對道痴的照顧,王寧氏往王宅探看崔氏婆媳,不想出來時,馬車被醉酒的崔氏侄孫崔裕安所驚,將老人家摔傷。

順娘得知消息,動了胎氣,早產生女,產後雪崩而亡。

王寧氏本就病重,道痴瞞下容娘的消息,卻被來「請罪」的崔氏揭破。王寧氏傷心過度,傷心欲絕,告誡道痴,即便三郎再寬厚,也不要同十二房再有瓜葛。人有害虎心,虎有傷人意。

道痴正懷疑自己進京的決定是否正確,對於王寧氏的告誡自然遵從。

三郎雖是黯然傷心,可是在聽了道痴直言相告後,不想道痴為難,兄弟兩個就此疏離。對於崔裕安,他也因順娘之死,隔閡漸深,引得崔氏不滿。

宗房二老爺藉口王寧氏臥病,道痴年幼,想要道痴依附,被其所拒。

少年嘉靖正為興獻王妃進京的禮儀與朝臣僵持,聞訊多有體諒,還派了太醫為王寧氏診治,王寧氏終於熬了過來,身體卻不復以往。

隨著興獻王妃得封興國太后,隨之進京的兩位郡主也得封公主。

因在國孝中,兩位公主的親事並無安排。

王琪的錦衣衛生涯尚未開始,就遭遇名聲危急,被一大腹便便青樓妓子追到京中。這背後有安6世家在背後推波助瀾,也不乏王氏族人的痕跡。

王琪心灰意冷,找到道痴處,猛吐口水,喝的伶仃大醉。道痴預留他安置,被宗房大老爺使人接了回去,命令他「安撫」那青樓妓女。卻是意外發生,那青樓妓女「自盡不成」,劃傷了王琪的臉。

一場大戲終於落幕,道痴對王家人的決定非常失望,王琪亦心灰意冷,徹底搬出王家,正式入職錦衣衛。

張太后藉口王琪毀容,催促嘉靖悔婚,有心讓張家人尚主。同時,張太后頻繁召見侄女進宮,有心想要小張氏為後。

一年國孝滿,在大公主的堅持下,嘉靖依舊下旨,命王琪尚主;同時,下了第二份賜婚旨意,賜小張氏與道痴為夫妻,徹底斷了張太后的盤算,也正式與張太后撕破臉。

朝廷大禮儀之爭越發激化,王氏宗房因是駙馬家人的緣故,所有在職男丁都去職。

道痴安排人教唆崔裕安,使得他賭癮越來越嚴重。崔裕安先是想法設法跟崔氏討錢,不能滿足後,就生了歹心,竟然勾結地痞綁架了年幼的五郎。

雖說崔裕安行事露了痕跡,被崔氏、楊氏察覺,事情終敗露,可陰錯陽差之下,五郎已經被拐賣到外地,失去了線索。

楊氏病倒,楊家人為楊氏張目,要處置崔裕安。

崔氏攔不住,便求三郎,三郎本對崔裕安積怨頗深,不為所動。無奈之下,崔氏終於對三郎吐露實情,三郎本是小崔氏所出,是崔家的外甥兒,與崔裕安是親表兄弟。因道痴天生痴傻,崔氏為十二房的體面,也為了讓三郎有個更好待遇,才趁著楊氏產後昏厥,將兩個孩子換了。

三郎震驚不已,想著自己與崔裕安相似的某特點,又想著道痴與楊家舅舅的相似處,還有崔氏隔絕道痴與楊氏的種種舉動,儘管痛苦不堪,可也相信自己並非楊氏親子的說辭。可他卻不相信崔氏所說道痴天生痴傻之事,反而認定崔氏有私心,為了崔家緣故,才以庶冒嫡。

想著道痴自小長在廟裡,剛回家就被逼的出繼安身,三郎愧疚不已。

被良心折磨,三郎病重,楊氏掙紮起來照看三郎。

越是感受楊氏慈愛,三郎越是羞愧難當,只覺當年舊事雖不是自己所為,可自己也在其中。楊氏最是慈愛之人,卻落到親生母子離散。三郎終是忍不住,無法坦然接受楊氏的關愛,寫了兩封信,一封給楊氏,一封給道痴,在信中說破了當年換子秘辛。而他自己,想著因崔家人賣到不知何處的五郎,便離開京城,開始尋弟之旅。

崔氏卻是使人盯著三郎,先楊氏一步拿到兩封信,使得楊氏錯過知曉真相的機會。

十二房兩個孫子,一失一走。

楊氏只當三郎去找弟弟,還在滿懷期望地等待。崔氏卻是看了三郎的留書,曉得他離意已絕。

崔氏沒了孫子,很是愁苦,拿出私房,買了四個好生養的婢子,沒等打發管家送往廣西,就得到王青洪平調入京的消息。

王青洪進京,升任太僕寺卿。崔氏選了四婢,盼著兒子延續血脈,卻一直沒有消息,最後死活請了大夫來,才曉得王青洪在去廣西任上時,因水土不服才重病一場,而後便在房事上有礙。

嘉靖元年鄉試,道痴以國子監生的身份,在京應試,中了解元。三郎始終未歸,也沒有音訊回來。

崔氏添孫冤枉落空,期待三郎回來的最後一絲僥倖又破滅,將主意又打到道痴身上,以十二房斷了血脈為由,想要讓道痴歸宗。楊氏自是不肯,王青洪也因三郎的緣故,不肯答應崔氏的提議。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