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六零清平纪乐文 > 第60页(第1页)

第60页(第1页)

想到当时的情形,石长春忍不住咽了咽唾沫,头皮发麻的继续道:“好家伙,刘家村支书被打的一身针眼,血糊糊的也没见调查员拦着。最后还是被那女人的爹给拦下的,劝着人都死了打死支书也活不回来了。可打的人太多了,刘家村支书鼻青脸肿一身的针孔。天气热连着几天,伤口里都生活的了。受尽了罪活活疼死了,咽气时都没啥人样了。其他的人也没好到哪去,没死的也丢了半条命。”

最终石长春冲皱眉的凤天幸叹气道:“人间正道在轮回,不信问天饶过谁,干伤天败德的事,早晚都得遭报应,家里妻儿老小为了自保,都纷纷同他们断绝关系。这人啊,就不能昧着良心,报应不爽,不在老一辈,就报应在下一辈。”

作者有话要说:话说那个时代的残酷,让人无法用正常三观来评论……刘家村支书的遭遇,是根据事实来写的,而且那个用针鞋底打人的女人,就是我们爱一起聊天的老太太……

生而为人,百态五味俱全。为祸乡里的人恶有恶报,的确大快人心。都只是普通人,不是大慈大悲的佛祖,断不掉贪嗔痴。就是佛陀中也还有怒目金刚的存在呢。秉持良心的底线,坚持不越过那条线,有所为有所不为。可惜,抱有侥幸心态和赌徒心态的人太多,在一败涂地时,那时后悔早已晚矣。

家里有客,中午在石长春的阻拦下,仍旧弄了四个菜。吃完饭石长春就要走,凤天幸好说歹说的把人留下。大热的天走回大石村都得半夜,万一遇到什么危险怎么办。在说石长春岁数不小了,一来一回肯定吃不消。休息一晚第二天一早再走也不迟。凤家现成的空屋,孙建国离开后屋子就一直留着,等人再回来也有个地方住,临时也能当客房。

大夏天也不用棉被,一张草席一个草籽枕头就能睡一夜。石长春来的突然,凤天幸也没来急提前请假,石长春赶紧让人去工作,别耽误了看病人。这个年代的人也有着特有的纯朴和实诚,大家日子都不好过时,就算斤斤计较,却也没几个真正的恶心肠,日子稳当了,在旁人遇到事了,能搭把手都不会吝啬。

等凤天幸夫妻都去上班,石长春在凤家也没坐住,跟馨妍说了一声,就出去在县城里溜达溜达。上次来县城还是帮凤家搬家,当时来的急走的也匆忙,县城里啥样子还真没仔细看。难得有机会逛逛开开眼见,石长春当然愿意出去看看。气派的二层砖瓦楼,镇里都没几个人穿的上的的确良衣服,石长春是看什么都觉得稀罕,

这一趟来县城,回村里能说一个月的稀罕事了。在农村人看来,城里人的日子跟掉进福窝一样,不用天天风吹日晒的地里刨食,在工作的单位和厂子里干轻省活,一个月有粮有钱,还有生活用品的票。要说不羡慕那是骗人的,没那好命投胎当城里人,就只能指望下一辈人努力。有了学问懂得多,在城里有活干才能慢慢安置下来,今后的代代都能成为城里人。

被农村人羡慕的城里人,嘴上说着有多体面,内里的情况也就各自心里清楚明白。这年头又没有计划生育一说,娱乐生活少为了省点油灯天黑就早早睡觉,两口子一个被窝里不发生什么事那才不正常,发生什么事后怀上更正常。没避孕措施,也没打胎药,怀上后也没b超做。孩子生下来就得养着,当然孩子多的人家,生了儿子养不起也会送人讨□□命。

如果是女孩家里有能力就养着,没能力就看孩子命硬不硬能不能活。不过这个年代的人普遍认为女孩命贱,一天几口米汤都能养活。不是只有农村里生下女儿养不起丢尿桶里淹死,城里一样会把孩子扔到人少的地方,任她们自生自灭。不是狠心没人味,生下来养不活,早晚都是饿死,比起大了能知饥和饱,还不如趁着什么都不懂时扔掉。

谁又比谁好到哪去,每个时代都有这个时代的生存规则,一个人改变不了一个时代,可一个时代却能被所有人共同努力来改变。淹没在时代里的故事,泯灭在时代里的生命终究化作尘土,再无见天之日也不留痕迹。事不关己的事,不过听后一阵感慨,过后就被丢之脑后。没谁会活在别人的世界里裹足不前,也没谁会为了存在的痕迹去较真。

活在当下的人,仍旧在各自的生活轨迹里继续前行,习以为常的按照这个时代的规则,感悟着年代里的酸甜苦辣咸。这就是这个时代的人生,也是寄托希翼未来的过度段。黎明前的黑暗,终究会消逝在光明乍现的面前。努力的生活,在艰苦中温暖着永不被磨灭的亲情,幸福着抓在手里的幸福。

五九年六零年六一年的天灾度过去,六二年老百姓生活开始稳定篇章,各地大城市的有志青年们,在主席他老人家授意的日报中提出:我们也有一双手不再城里吃闲饭。鼓励了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去支援西北建设,把自身的优势全部发挥出来。在农村的广阔天地里再锻炼,更深刻的感悟农民努力的魅力,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农民一起进步。

在这场积极向上的运动下,全国人都关注着此事,馨妍倒是没见到新和县有听到安排知青的问题。在馨妍前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是很金贵的。大家族有族学,为的就是更好的培养族中年青人才,持续家族兴旺。而农家想要供出一个秀才,要倾家之力来供,可见读书需要的资源之重。

这个世界读书的条件和环境,都要比馨妍前世放开太多,相对而言两者有所不同,却也有所大同。国家的进步靠的是人才。哪一类的人才都很知识阅历有关,馨妍想不明白领导人费心费力的让读书人下放农村,是学种地呢还是让农民也都去学习呢?俗语有云,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终各司其职。

国家大事都不是馨妍应该管的,做为一个乖孩子,她只要好好上学,力所能及的帮爹娘做点事,不给他们增加任何负担,是她所该做的。有过夏天迎来秋冬,斗转星移四季轮回,不便的是岁月的脚步迈动,给人留下的是两鬓的斑白,和少女对老去的伤怀。拿了小学毕业通知书,馨妍早就习惯了旁人对她年龄的惊叹。

八岁的年龄一米三不足的身高,白皙细腻的肌肤迎着光带着晶莹剔透的质感,五官比起小时候的童稚,张开的瓜子脸上五官更加精致,浓淡相宜的柳叶眉,一双眼睛如星辰如明月,却给人沉稳淡然如水的静谧气质,会使人不自觉中忘了她的年龄。琼鼻粉腮水润的唇色,不同于这个时代的齐耳学生头,一头齐腰的乌黑长发,就算是最普通的半旧棉布宽松衣裤,也仿佛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用旁人的话来说,就是整个县城的姑娘,比得过馨妍更出挑的是真没有。不论什么年代,容貌是利器,同样的也伴着弊端。好在凤家跟董家关系亲近,董国强潘国明他们和馨妍一直都在同班,馨妍就算不怎么跟他们一起出去玩,却也是他们心中小伙伴的一份子。馨妍是他们罩着的人,还真没谁找馨妍麻烦。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