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洪荒同人)阵起洪荒 > 第90頁(第1页)

第90頁(第1页)

[2]《抱朴子》:「通天犀,角有一白理,如綎者,以盛米置群雞中,雞輒驚,故名曰駭雞犀。得其通天,以刻為魚,銜以入水,當為開方三尺,所得氣息。」

第6o章

一條小小的金魚,縱使天天在落伽山中聽經論道,修得手段,但想要瞞過觀音的眼睛,取蓮花池中未開的菡萏煉成法器,又逃出南海去,也並非是什麼易事。

靈感大王於通天河中興風作浪,這本就是西方教為唐僧備下的又一場劫難。金魚既出自南海,觀音也自然不會對通天河中原有的那頭老鱉一無所知。

不過,一如昔年闡教對截教門人的輕視,觀音對於這頭連人形都不曾修得的白黿更是不曾有過多少在意。

畢竟,他池中的一條金魚就能壓得這白黿不敢翻身,觀音又怎麼會想到,在他以神識多次掃過通天河的情況下,白黿竟然還敢幫著那海東青與通天犀,瞞下他們將那群凡人盡數救下的事實。而白黿那阻礙了他化形的龜殼,也竟然真的能在他眼皮子底下,隱匿那些凡人的氣息。

不,若是如此……

觀音看著通天河中的白黿隨著采碧打出去的手勢慢慢浮出水面,自龜殼中放出那些被他藏起來的凡人,還有觀音本以為早就已經遠遁而去,去尋紫府靈官了的通天犀。

他倒是不曾想到,通天犀這等上古妖族後裔,竟然與紫府靈官有如此深厚的情誼!

不過,這也是觀音入了佛門後,消息不及在闡教中時身為元始天尊嫡傳弟子那般靈通的緣故。

東華帝君乃三足金烏轉世一事,本就是天道並幾位聖人方才知曉的秘密。畢竟若要抹去一個人存在的痕跡,閉口不提才是最好的選擇。既然東華帝君沒有了前世的記憶,彼時幾位聖人自然不會將他原本的身份廣而告之,而是乾脆默認了妖皇帝俊和東皇太一都隕落在了巫妖兩族最後一戰之中的說法。

東海龍王是因為龍族存世時間足夠久,且龍族又有秘法得以傳承記憶方才隱約知道東華帝君的身份。

而更多人知曉東華帝君的前身,則是直到封神之後,他開始有所行動,諸聖才察覺出其已然恢復了記憶,將他乃三足金烏轉世一事透露給了親近信重之人以作防備。

如此,在封神後便入了西方教,又隱隱被准提、接引懷疑的前·闡教慈航真人、現·南海觀世音菩薩自然不會明白東華帝君這四個字背後所代表的東西。而在此基礎上,他將紫府靈官與上古妖族看作合作的兩方勢力而非同氣連枝、仿若兄弟般親密無間的戰友便也就不足為奇了。

妖族之間也不是一團和氣的,尤其是似采碧、沉殷這等沒有什麼特別的出身,依仗著投入了仙神門下方才得以修道求真的普通妖族同如通天犀一樣有著上古血脈傳承、天賦神通的妖族之間更是有著極大的隔閡。

所以觀音對於在他擒下沉殷後,通天犀轉身就跑一事並沒有任何懷疑。更沒有想到,通天犀竟然不是去尋紫府靈官,讓紫府靈官們自己想辦法前來救沉殷。而是趁他不注意,藏入了白黿的龜甲中,安撫白黿的情緒,使他在自己的威脅下,仍保持了沉默。直到采碧到來,方才現出身來,狠狠地打了他的臉。

「菩薩。」

一犀一鱉倒是不曾對觀音視而不見。不過前者語氣淡然,後者雖是問候,話聲里卻充滿了心虛與恐懼。

然而就是這樣一頭白黿,竟當真瞞過了觀音,讓他此刻縱使有妖質在手,亦沒了先前的大義凜然。

不過,想想也不難理解。白黿在此地修行了那麼多年,最大的渴望就是有朝一日能夠得脫本殼,化為人形。

通天犀自己雖不喜人身,卻有上古傳承在手。而采碧、沉殷等妖於白黿而來,更是意味著化形的希望。

若白黿不曾遇見他們,或許會因為靈感大王一事,寄希望於西方。

如今有同族願意指點,又聽得通天犀講了講佛門中人常以術法拘禁妖族,縛其修為,或為寵物,或為坐騎的事。更有沉殷在外現身說法,被強行拘在竹籠中,掙扎聲厲。如此,白黿自是不敢獨自冒頭,將自己送到觀音的眼皮子底下。

直到采碧出現,白黿又被通天犀說服,知道他們背後還站著東華紫府少陽帝君和一位神秘的妖族領,他才有膽量浮出水面來,將被他藏起來的凡人一一放出。

而那些凡人們又何嘗經歷過這樣的刺激?只是如往常一般搏命行於河上,一個浪頭打來,本以為小命休矣,卻被某股力量捕獲,放到了一個安靜黑暗的空間之中。那空間之中仿佛沒有時光流逝,而待得他們再見天日,便看到了祥雲之上,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南海觀世音菩薩正持楊枝淨瓶端立微笑。雖然這笑看上去有幾分古怪,然而認出了法身為誰,被通天犀和白黿聯手救下的百姓們還是紛紛拜倒,磕頭禮拜,謝過菩薩救命之恩。

一見這架勢,觀音下意識就端起了自己的悲憫做派,直到凡人禮敬畢,他方才拂袖將他們送走。只是如此,當觀音再看向采碧等人時,也就沒有了先前的強硬。

觀音解開了沉殷身上的定身術。

而無需再在觀音面前出演被盟友拋棄,憤怒不已、垂死掙扎,順帶提醒白黿西方教這種動輒將妖打回原形的做派的沉殷也不再在籠中浪費自己的精力。他收斂羽翼,縱使身陷囹圄,亦傲然挺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