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承明庐是什么意思 > 第132章 吏治考核(第1页)

第132章 吏治考核(第1页)

柜彷的初衷,乃是伴随本国各地经济健康发展而同步存在的。给大家举个例子,例如关内道发展良好,税收不断增高,是不是府库就更加充足了?但发展需要什么?本钱!这本钱从哪里来方便?地方柜彷。大家把柜彷看作银行,把道府看作借贷人,借贷人用这笔钱去发展获取更多的收入,就有能力偿还柜彷的借款。柜彷获得钱,就能够保证百姓们的存款利润增长下去。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生产规模再次提高,那么货币数量必然不足。那时候,中央就会再次增铸货币。没错,就是这么一个良性的循环发展规律。而各地为了偿还借款,必须着重民生经济发展,增加地方税收,才能还上欠款。你想想,你身为地方长官,借了钱但没有增加辖区税收,还不上借款,柜彷直接告到总彷,总彷告到中央,你身为地方道府长官,怎么办?什么后果?变相的承认你小子贪赃不是?到时候,地方道府、督查院、柜彷、百斯骑都要被问罪!你就说,这种后果,你都坐到一地最高一级行政长官了,要是看不明白这种大局,该不该反思一下自己?

柜彷还有一个特点,不向民间借贷。没错,柜彷的宗旨是服务地方官府发展的。只给百姓好处,杜绝一切可能利用漏洞剥削百姓的可能。这一点,李承乾是考虑到了的。李承乾的高度在那里摆着,能力也是有目共睹,而且洞察人性,因此特地留了一手。

密密麻麻一大串,大家如果耐心看下来,就能明白其中有多少李承乾布下的暗桩。一环扣一环,防不胜防。李承乾就是要把柜彷放出来,刺激地方上进,积极发展辖区民生经济,拿着鞭子鞭策地方进步,避免形成混吃等死、尸位素餐的迹象。当一个地方的柜彷货币,不足以承担地方民间百姓存款的时候,你地方道府的长官也要遭殃了。

聪明的读者或许能想到,为什么不向地方民间的豪绅借款?首先,你向豪绅借款,的确能收取额外收益,但那会产生歧视,李承乾信奉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对待民间,直接一刀切,一视同仁。其次,豪绅借贷肯定普遍能够增值自己的财产,他们有资本去容错和发展自己,发展自己必然剥削其余百姓,这是一种变相的助长财富兼并的做法。这么说,大家应该就能理解了。

李承乾的这一套以地方经济为硬性标准的要求和部署,也是在变相的筛选地方长官。没错,要求高了,你没能力胜任,那你就下去!要么自己下去,要么等着被中央清算。各地没有形成彼此竞争,但必然产生各种经济合作,但那需要一个过渡期,地方才能看到,因为以土豆为基准的农贸运转、东盐西送都已经摆上台面了,你察觉不到,开辟不出新的发展道路那就是你的问题了。

至于发展饱和?咱们历经几千年发展,到现代都没法说各地经济发展到饱和。这种问题,想的太早了。

整体的步调,基本上就这么部署下去了。贞观十四年,新皇上台,很顺利的掌控了朝政。而新朝的头年朝会,地方官员们,也都纷纷赶来长安,因为这种连带地方官都叫上的大朝会,估计一个朝代也就这么一次了。大家纷纷赶来的目的很简单,认识一下新皇帝,很多地方官都没见过李承乾,特地来留印象的。

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地方官并不在此列。很简单,贞观的一大亮点就是精简行政,这么说吧,一个地方州郡,官府有编制的官员最多就数十人,有的地方只有十多个人,其余的都是小吏,不在编制内,只是领着一份工钱,连俸禄都不算。

自古廉政无出贞观之右者,长安皇城全部官员不到千人,这些都已经说过了,在此不多赘述。地方官们大老远的来这里,首先是给新皇留下好印象,其次就是来长安熟悉一下新朝堂,因为人已经全部换了。在长安这段时间,大家都要走门串户,和新一代中央部门联络一下。

至于地方?大家能当上一地长官,大局观都是有的,能力也不用质疑。贞观地方,行政官员和百姓比例差不多是一比一千多,好的地方也至少是一比八九百的规模。因此,能够当上地方州郡长官,既是朝廷的肯定,也是能力的象征。更别提,还有下辖的县乡了。

再说了,承明朝皇帝摆在那里,周边各国一个个赶着来还来不及,有那个不开眼的敢趁着这种机会偷袭大唐?以往敢这么干的,北方的突厥、西边的吐蕃,都没了!吐蕃高原,各方势力犬牙齿互,自己都还顾不过来呢。你说,这时候谁敢偷袭大唐?承明朝开局就有一个稳定、良好的国际环境。

而李承乾对于地方官员们的心思不感兴趣,他忙着和郑丽婉商讨学院规章制度呢。李承乾开了一个头,郑丽婉花费了三天时间,也拿出了一个简章。

《唐·文治学院规章》:1、特许天下十二岁以上有识学子,自主报名入院就学。2、学院施行季度考核制度,优者奖励学金、平者继续深造、差者强制退学。3、每年举行学院大考,优者奖励学金十贯,且可允许自主抉择是否入读国子监。4、学院学员就读期间,免除学杂费用,且供应三餐用度,自备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即可。5、在学期间,禁止学员随意离开学院,家中有喜丧之事,需向学院提交申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唐·军武学院规章》:1、允许军中战功卓着者,向上级军官申请入学深造。禁止上级军官阻扰,将士本人若遇上级不许,可向地方最高督查院递交奏请。拒绝申请军官,需要给予合理答复,否则一律以军纪严惩。2、军武学院为大唐军方将士特设学院,仅允军方将士入读,除特殊人群外,民间人士不予受理。3、申请就读将士入学,一切费用由兵部报销,学院负责与兵部对接,严禁任何部门未经皇权授权插足学院事务,违者从重论罪。4、学院划分为军略、武勇两科,学员将士皆需学习,不得已任何借口偏科,特殊情况由学院上奏兵部,协商处理。5、学院实施季度考核,从军略、武勇两者分别计分,施行双者总分制。优者可继续深造,差者遣返原归属部队。6、军武学院实施军队管理制度,学院规章不得与军规军纪冲撞,以军规军纪为总纲领。7、军武学院无学期限制,学员将士可自主申请考核,得到学院认可举荐,可进入兵部接受审核与考验,最终由三省商议处置结果。

临近十月,李承乾再次作妖了。他颁布了吏治考核制度!考核制度,优者晋升、中庸平任、差者贬谪,直至罢官免职。此为全国官吏,考核制度通用原则。ZY考核制度,概因在职期间所为政务所产生之政绩,此考核评定由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吏部、御史台五方协同判定,最终综合考核给予优中差三等层次。

地方考核制度,由巡查令对当地百姓进行随机调查,此为地方官吏考核评价之重,其次便是当地百姓民生与综合发展情况、规模而定,由吏部、御史台进行协商裁定,综合考核给予优中差三等层次。

同时,于地方设立访查制度,地方刺史需要定期向百姓们征询百姓所困、所思、所需,进行当地政令部署,为百姓们解决基本的问题,从而达到改善民生。监察使,需要对此进行监督,以及记录在册,上禀ZY进行备案核实。

李承乾的这一步,又一次把民心这个东西,绑在了地方行政的身上。直接和地方府尹的政绩挂钩,要的就是再给民间百姓上一份保险。李承乾一直以来的作为,就宣誓了一个决心,在他的治下,当官的收着点官威,对百姓放尊重点!

李承乾在创造一个环境,就是当官的要看百姓脸色的环境。百姓对你不满意,那就意味着你的政绩不达标,你的屁股就要朝下面掉。巡查令、督查院政绩怎么来?当然是抓到同级的道府、军府的小辫子了!抓到了说明什么?说明我们火眼金睛,态度诚恳,做事利索,时刻关注百姓们的生活!

没错,地方监察一派的政绩,就是天天盯着同级亦或者下面的行政、军务两方,只要他们出事,自己就能高升!三权分立,说白了就是制造地方分割,分化罢了。这一块,玩人心你和李承乾比,基本没有可比性,纯纯找虐的多。何况,人家手里有绝对权力,人家制定的规矩你只能遵守,在他的规则里玩。

相较而言,地方的军府方面,就比较和缓了。只要管理好地区的治安、不出现大规模的民变、大规模的匪患,那就是功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后两者,一般是有府尹一起陪着背锅的。而府尹的无能,也会招致督查院一起背锅,俗称‘咱们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