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晓日明村坞的明 > 第90頁(第1页)

第90頁(第1页)

等這些?糖都上市後,百姓們很快就發現,糖的種?類一下子?豐富起?來,以前只有飴糖、蜜糖和蔗糖之分,現在光是蔗糖都能分幾個品類,什麼紅沙糖、白沙糖、紅糖塊、冰片糖、糖冰等等。

以為洲渚只會製作?沙糖和糖冰的李青瓷發現州城的市面上多?了這麼多?品種?的糖,而且都是出自紫霜園之後,人麻了。

敢情他?還是太小瞧洲渚了,她怎麼可以煉製出這麼多?品類的糖來?

其實還有一種?赤砂糖,不過?那是白砂糖在工業化條件下才能生產出來的衍生品,目前不具備那麼高的生產水平,因此洲渚沒有去浪費時?間。

紫霜園的糖並沒有影響李氏糖寮的糖冰的銷量,畢竟馮佑民已經找到了願意收購紫霜園紅糖、糖冰和片糖的船商。

剛剛起?步的紫霜園的糖產量本來就不算高,被外地的商賈分走了近一大半後,剩下的「紫霜園糖」在州府便成了緊銷貨。

等大家都買不到紫霜園這個品牌的糖後,才開始找平替。

李青瓷的糖也因此在州府打開了銷路,不過?心?情有些?複雜。

第52章分紅

年底,洲渚統計了一下今年的糖產量,發現糖冰的產量比她預想中高出了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說,原本預期一畝4ooo斤甘蔗能做出22o斤糖冰,但現在增加到?了264斤。

雖然?甘蔗的畝產也提高了,但糖冰的產量增加並非只跟原料的增加有關?,而是結晶率高了。

同樣份量的蔗汁,在李氏糖寮的時候只能出2o斤糖冰,但在她這兒能出24斤糖冰,有一批甚至瓮瓮都高達32斤。

她跟別的蔗農買的甘蔗數量與賣給李青瓷的甘蔗數量相等,所以按百畝甘蔗來算,共產紅糖1萬斤,原材料占了2o%。沙糖8ooo斤,占原材料的15%,剩下65%制出糖冰1。62萬斤,及28oo斤片糖。

營收達187o7貫錢,也就是萬文錢。

算一算帳,利潤也比預期高出許多。

這百分之二十?的差額剛好補了將糖批發給馮佑民之後?的虧損。

杜佳雲仿佛第一次看到?錢,眼睛都瞪大了,什麼叫腰纏萬貫?這就叫腰纏萬貫!

由?於洲渚買田的時候沒有杜佳雲的投資,所以扣除甘蔗的成本,還有勞力?、前期投資建設糖寮、買石灰、柴火和瓮等支出,只?剩五成不到?的利潤。然?後?這裡面還得扣去預留明年生產所需的各種成本,最後?只?剩561。2萬錢作為?可分紅的淨利潤。

杜佳雲分得兩成,這第一年就回本了,接下來如果還是這麼順利的話,她想腰纏萬貫也不是難事了!

洲渚的分紅更?多,除了紫霜園的分紅,還有李青瓷那裡的7%的分紅。不算李青瓷那裡的分紅,以及除去給股東們的淨利潤,她賣甘蔗的那部分都足夠她再買二十?畝田了。

考慮到?甘蔗要輪作,她決定再買兩百畝地。

宿根蔗一般能宿兩年,而輪作的話最好是隔個兩載(宿根兩年後?再隔兩年),所以三百畝地,每年都能種兩百畝,剩餘的一百多畝可以改種稻穀。

——

南康州城。

馮佑民與梁姻夫婦也趕在年底前算了一下帳,赫然?發現,他們以每斤紅糖、沙糖、片糖各1oo文錢,糖冰98o文的價格買入,再分別以11o文、1o8o文的價格賣給外地的商賈,只?需跑跑腿、動動嘴,就能從中掙得182。8萬錢,這可比他們以前當?代辦掙得多了。

「只?忙四個月,便能掙以往兩年、三年才能掙來的錢,這糖利可真是高呀!」饒是見多識廣的馮佑民也不禁驚嘆。

梁姻道:「幸好當?初決定了跟洲娘子合作,不然?,這等好事哪輪得到?我們?」

她又?道:「聽?聞洲小娘子準備再買兩百畝田,明年應該有更?多糖產出,我們可得找好下家,否則這麼多糖砸我們手裡了怎麼辦?」

馮佑民思?忖片刻,道:「這紫霜園的糖冰最是甘甜,這種甜仿佛是將甘蔗里所有的糖分都濃縮到?了一處,不管是燉什麼,味道都好極了,因此最受城裡的富戶喜愛。哪怕找不到?外地的商賈,也不會砸在我們手裡的。」

話雖如此,他往來於城鄉之間半載,也發現了田間的甘蔗漸漸多了起來,明年只?怕種甘蔗和製糖的糖戶會進一步增多。到?時候市面上的糖多了,糖就不再是稀罕物,價格自然?會下降。

用洲渚那句話說,為?了提高紫霜園的品牌競爭力?,他們必然?要形成穩定的產業鏈:上游原材料,中游生產加工,下游批發、零售。

上游和中游靠洲渚,下游則靠馮佑民,只?要他這個批發商能打通其他的銷售渠道,將這些人發展為?老客戶,那就不怕被別的糖寮比下去。

所以,從現在開始,先拉攏一波外地商賈,不斷地提高紫霜園的口碑與名氣,明年再找他們,他們才不至於全無印象。

想到?這裡,馮佑民又?到?津口溜達,看看有沒有潛在的客戶了。

與此同時,一位從占城回來,途徑南康州,在港口停泊了數日,補充物資,順便帶點產品回去賣的商賈,在海上航行了半個月,終於回到?熱鬧繁榮的廣州。

津口的腳夫們從船上將貨物搬運下來,堆放到?附近的倉庫里,等待市舶司的檢驗及收稅。

等商賈交完稅,又?將這些貨物賣到?之前談好合作的商鋪時,距離他的船停泊又?過去了數日。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