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明季北略 > 第92章 李岩归自成(第1页)

第92章 李岩归自成(第1页)

李岩,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在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被选为孝廉,以文韬武略的才能而闻名。他的弟弟李牟是个读书人,父亲曾是一名进士,所以人们尊称李岩为“李公子”。李岩家境富裕且豪爽大方,乐善好施,具有义气。当时连年干旱饥荒,县令宋某不断地催缴赋税,百姓流离失所。李岩向宋县令建议暂停征税,寻找办法赈济灾民。然而宋县令回应说,朝廷的杨阁部已紧急下令要求尽快完成税收任务,如果不按时征税,将无法应对上级的要求。至于赈济饥民,县衙的钱粮储备极为有限,只能依靠摊派到富户头上筹集。李岩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主动捐赠了二百多石大米。然而,一些游手好闲的人听说此事后,纠集了几十人,跑到富户家中闹事,以李岩为例,要求富户效仿,否则就进行烧抢。有些有力人士向宋县令反映,希望他出告示禁止这种行为。宋县令因此对李岩很不高兴,立即出公文传令,要求这些人迅解散,各自回归正常生活,不允许打着求赈的旗号强行索要财物,若有违反,将被视为扰乱治安的乱民,依法严惩。百姓饥饿难耐,愤怒之下砸碎了令牌,聚集在县衙门前大声疾呼:“我们早晚都得饿死,还不如去抢掠。”宋县令急忙找来李岩商量对策。李岩建议,应立即布公告暂时停止催缴赋税,并鼓励富户低价出售粮食,由官府收购并分给饥民,或许还能控制住局势。宋县令采纳了李岩的建议,饥民们听后表示:“我们就先回去,但如果还是没有米粮,到时候还会再来。”宋县令听闻此事后心里害怕,他认为李岩通过散粮食来收买民心,可能导致大规模的动乱,日后饥民再度聚集,那时将会束手无策。

于是,宋县令向按察司报告说:“举人李岩意图不轨,私自散尽家财笼络人心,企图动大的变乱。他无视官府,侮辱官员,如果不及时制止,恐怕事态会蔓延扩大,酿成不可预测的祸害。请求上级详查,遏制李岩的不法行为,确保社会稳定。”按察司收到县衙的报告后,立刻指示宋县令秘密捉拿李岩并将其囚禁,不得轻易释放。宋县令将李岩关进了监狱。百姓们愤怒地说:“为了我们而牵连李岩先生,良心何忍?”于是大家一拥而上,来到县衙杀死了县令宋某,解救李岩出狱,并释放了所有重犯,还将县衙仓库里的东西全部搬空。李岩对众人说:“你们救我是出于深厚的友情,但这件事情非同小可,我的罪名重大,是不可能得到宽恕的。与其这样,不如投靠李闯王,不仅可以避免灾祸,还能有望获得富贵。”大家听从了他的建议。李岩派遣弟弟李牟带着家人先行离开,自己随后一把火把家烧了,也离开了,此时整个城中只剩下几十名衙役和几百名平民百姓。

李岩逃奔李自成后,立刻建议李自成以仁义为口号,严禁士兵滥杀无辜和抢劫百姓,以此来争取民心,以便成就大事。李自成深感赞同。李岩后来还推荐了同年好友牛金星等人加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奔李自成。随着李自成军队实力日益增强,李岩派人假冒商人散布消息,宣称李自成领导的是仁义之师,既不杀人也不掠夺财物,还不征收苛捐杂税。无知的百姓信以为真,纷纷翘期盼李自成的到来,甚至迫不及待地想要投降。

在我小时候,听说叛乱的消息万分紧急,大家都说是李公子引的动乱,没有听说过李自成。直到李自成攻入京城后,世人仍然怀疑李自成就是李公子,却不知道李公子的真实身份其实是李岩。因此,我详细地记述了这件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