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花落燕云梦不同的结局 > 第82页(第1页)

第82页(第1页)

我选了一套白底暗纹流金图案的衣裙,头发梳成一束垂在脑后,简洁齐整,并没有穿烦琐的郡主服饰,然后往御书房而去。

御书房的那名掌事太监看见我又来了,笑眯眯说道:“永嘉郡主早,又来找哪位殿下啊?”

我向他点头打过招呼,微笑着说:“公公早。我今天不找那些叔叔弟弟,是来找刘大人的。”

他微有讶异,随即笑道:“刘大人和长孙殿下、曹国公在菊圃那边,奴才带您过去,请郡主移驾。”未近菊圃,一阵宛兮清扬的琴声,伴随着冷冽而傲气的清香已扑面而来。

圃中秋菊竟相开放,红、黄、白、紫间杂其中。九月中百花凋零,惟独它凌霜盛开,清秀素雅、隽美多姿。远远看见小亭中站立着几名年轻公子,似乎是在赏花。

其中一身白色孝服的正是朱允炆,另一名身着水绣蟒袍朝服之人是曹国公李景隆。

另一人端坐在一架焦尾琴前,十指宛如行云流水拨动琴弦,似乎正是失传已久的古曲《广陵散》。我曾经听过后人根据零散保存下来的曲谱重新编译而成的《广陵散》,虽然曲调相似,但是比起原曲来,相差千里。

奏曲之人年纪二十有余,身着三品服色,眼神专注于琴弦,目不斜视。我从未见过刘璟,但是史载他为人正直,颇有其父之风。

闻其琴音已知此人性情刚直,除了刘璟,决不会是别人。待他一曲停歇,我才从花圃中的小径走过去,朱允炆和李景隆都已经看见了我。

朱允炆抬头笑道:“你怎么有空到这里来?”李景隆看了我一眼,说道:“永嘉郡主,我们又见面了。”

皇室中公认他满腹经纶,文武全才,年方二十就承袭了父亲的国公爵位,少年得志的李景隆身上总是带着几许高傲的气息,就象一只骄傲的大孔雀。

我对他这种自命不凡之人并没有太多好感。但他是朱允炆的心腹死党,又是朱元璋的义孙,我不得不答道:“曹国公你好。”

朱允炆有些惊讶,迷惑不解,问他道:“你们也曾经见过面吗?”李景隆点头道:“昔日我曾在秦淮河畔巧遇过宁王殿下和郡主。”

朱允炆对我笑道:“他们常在宫里宫外走动,看来我比他们认识你都要晚。若不是母妃将你带进宫来,我这辈子就无缘见到你了。”

朱允炆并不追问我为什么会认识宁王,似乎对我入宫以前的事情已经了如指掌。表面不动声色的朱允炆,暗地里一定对我做过一番调查。

他应该知道我认识的人不仅仅是宁王而已,很多皇子都和我相识。我从晋王身边到了燕王身边,后来又跟着燕王去了北平,在北平城内住过一段时间,还开过一家衣坊,但是象我和宁王一起偶遇李景隆这样的小事,他似乎并没有调查到。

不知道朱允炆会怎样猜测我和他这些叔叔们的关系,但是我有一种直觉,仁厚的朱允炆并不会伤害我。我看向刘璟,说道:“刘大人刚才所弹奏之曲可是广陵散?”

刘璟站起身来,离开琴畔对我行礼,恭声应答道:“臣刘璟参见永嘉郡主。此曲确是广陵散,只恐有辱郡主清听。”

我来正是为了找他,转身对朱允炆道:“哥哥,我对此曲有些疑问,想求教于刘大人,却又担心哥哥听了我那些浅显的问题要笑话我。”

朱允炆会意,笑道:“那你单独问他,我们先回避一下。”他径自离开,李景隆看了看我和刘璟,也随他一起走出小亭。

我和刘璟相对站立于亭中,我直接说道:“你可知道我为何要单独与你谈话吗?”刘璟目视遥远天际,说道:“郡主一定不是为了琴曲。”

我微笑道:“不错。早已耳闻你饱读六经,通晓天文地理,我今天正为向你请教令尊那首‘金陵赋’而来。”提到“金陵赋”,

刘璟的脸上已经出现了吃惊的表情,愕然视我,却久久沉默不语。

洪武十六年,胡惟庸在朱元璋面前诬告刘基谋占王气之地,图谋不轨,朱元璋随即革掉了刘基的俸禄,命令严加查办。

洪武十八年,身患重病的刘基面对朱元璋的猜忌和政敌丞相胡惟庸的陷害,决意隐退故里。朱元璋见他去意已决,并不再挽留,沉默了很长时间才说:“你若能为朕推算大明的江山气数,朕便准你告病还乡。你意下如何?”

刘基利用梅花易数算法,屈指算出明清二朝的兴亡更替,即兴作歌赋一首,是为《金陵赋》。或许正是这首《金陵赋》彻底断送了刘基的性命。

史载:“基在京病时,惟庸以医来,饮其药,有物积腹中如拳石。其后中丞涂节首惟庸逆谋,并谓其毒基致死云。”

似乎刘基之死是胡惟庸在药中下毒所致,但是刘基通晓医术,胡惟庸决无可能挟医投毒谋害到他。此事的罪魁祸首,只可能是金銮殿中至尊无上的皇帝朱元璋。一个功勋卓著的大臣,在生命的终点时刻,想回到自己的家乡过几天清闲日子,却始终未能如愿。

他能推算出几百年间成千上万人的未来,却唯独算不出他自己的未来。他的死,拉开了朱元璋屠杀功臣的序幕。

刘基、廖永忠、李善长、徐达、李文忠、冯胜、胡惟庸、蓝玉……一个个足以青史留名的杰出人才逐渐在屠刀之下消失,如果不是朱元璋自己亲手拔除了这些“棘刺”,导致朱允炆登基之后无人可倚仗,燕王的图谋决不会成功。

刘基神秘死后,《金陵赋》被列为禁书,再没有人敢轻易提起这个名字。

刘璟是最受父亲疼爱的儿子,也是最聪明的一个,对《易经》的研究已出神入化,刘基一定会让他知道《金陵赋》的内容。

朱元璋对刘基的三个儿子却是格外优待,长子承袭了刘基的爵位,年轻的刘璟也官拜三品内阁使。

过了良久,刘璟才道:“皇上早有旨意,擅传此文有杀头之罪。郡主是皇家金枝玉叶,却为何对它如此感兴趣?”

我无限诚恳,视他说道:“我向来十分敬重令尊的渊博学问,曾于梦中得见《金陵赋》,所以有疑问请教你。”

刘璟难以置信,道:“《金陵赋》已被深锁于皇宫之内,知者寥寥可数。郡主怎会如此巧合在梦中得见?”

我见他不信,微微一笑,轻声念出赋中几句话:“南方终灭北方兴,除非燕子飞入京;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你如果还要听,我可以全部背一遍给你听。”

这首《金陵赋》,我还记得很清楚,起初几句正是:“南方终灭北方兴,除非燕子飞入京;此城御驾尽亲征,一院山河永乐平。秃顶人来文墨苑,英雄一半尽还乡;

北方胡虏残生命,御驾亲征得太平。失算功臣不敢谏,旧灵遮掩主惊魂。”“南方终灭北方兴”,意指北方的藩王会灭掉南方的藩王,朱棣后来迁都北京;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