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活在深山无人知 > 第27章 飞来的白孔雀(第1页)

第27章 飞来的白孔雀(第1页)

桃花乡到3o2省道的公路全部完成改造任务。进出桃花乡的货车、公共汽车、轿车来来往往,桃花乡街上穿汉族服装的行人明显增多。短短的时间,有人在街上开起旅店、饭馆、早餐店、小市,有人摆起了蔬菜摊。以前,在桃花乡买不到的东西,现在基本上都可以买到。商品的价格下降了一倍以上,老百姓拍手叫好。原来不吃酱油和醋的人家,也开始尝试着吃油和醋了,当地人的服装也不只局限于黑色和蓝色的民族服装,色彩和款式多样的服饰越来越受人点一点二青睐,一切都在快的变化之中。

刘敏来到张进强的办公室,告诉张进强广中东晋网络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支援桃花乡小学的电脑后天就送来。张进强让她通知学校,准备好安装电脑的教室,明确网络管理人员,安装调试网络时全程参与,熟悉网络布线和相关技术,以便日后自己维护。刘敏说她马上就去安排。她转身走了两步好像想起了什么,转身又走回来。张进强问她还有什么事吗?她神神秘秘地让张进强猜,广中东晋网络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安排什么样的人来安装网络?是他们公司的网络工程师,他们公司又不缺网络工程师。张进强随口回答。来的人是男的还是女的,刘敏又问。来这么远又这么偏僻的地方,公司肯定派男的来,这是常识。张进强觉得刘敏很奇怪。你怎么去关心派来的人是男是女,这与完成任务没什么关系,你是没事干,才去关心这些问题吧。张进强不耐烦地说。我说出要来的人,你可能比我还关心。刘敏严肃地说。那你赶快说,是谁来?看吧,你比我心急吧。刘敏笑了笑说。是赵兰来,没想到吧。张进强有点不敢相信,不可能,她一个女生怎么可能来这里。你这个说法就有问题了,难道我不是女生吗?刘敏用质疑的眼光看着张进强。张进强说,你当然是女生。我是女生我能来,而且一来就住了几个月。她来这里住几天又怎么了?我觉得你对人不是一个标准。人和人是不同的,你是党员,她不是党员,要求一样吗?

张进强真没想到黎强会派赵兰来,她一个文静的女生押车几百公里,来到这个十分偏僻的地方,是要吃很多苦,受不少罪。再说,安装网络就她一个女生行吗?她在公司综合部工作,应该对技术不熟悉,等等,他心里疑虑重重。

刘敏说,这件事,我已经给老舒汇报了,老舒让她住我隔壁那间房子,已经安排小桃在打扫,她与我们一起在乡食堂吃饭。

刘敏接着说,来你这里之前,我已经学校讲过了,让他们准备一间房子安装二十台电脑。赵兰把电脑安装成一个局域网络,还要对教师进行培训。

张进强让刘敏帮助赵兰安装网络和搞好培训,因为这个地方也只有刘敏能够帮助她。

刘敏说,你也可以,你比我强多了。

有时间我当然会帮忙。张进强说。

赵兰已经是她们公司综合部的部长了,是黎强告诉我的。我觉得赵兰是来看你的。

你什么时候才收起你想象的翅膀,不要到处飞翔,你和她也是朋友,她就不能来看你吗?或者就是一个工作出差,不要想得那么复杂。张进强不想与她继续讨论这个问题。

刘敏走后,张进强心里泛起涟漪。其实,刘敏的说法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只是他并不想把这些问题说得太明白,让大家都尴尬。赵兰想见他,他也何尝不想见她呢,作为知己或朋友交往有一些思念实属正常。这里是少数民族地区,对外界来说,也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她为这儿也倾注了心血,由于他父亲也在乡里工作,她对乡里有情怀,她来猎奇、探访有什么奇怪呢?问题越想越容易复杂,事情越想越容易放大。

今天一大早,林子里的鸟儿就叫起来,朝霞映红了半边天,晨风把最后的一片夜色带走,宣示新的一天开始了。

张进强起得很早,把自己的房间彻底打扫的一番,整理得井井有条。洗漱后,换了一身整洁的衣服,黑色裤子,白色衬衣,蓝色运动鞋,显得十分精神。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刘敏说道。张进强回头看见刘敏蓬松的头,穿着洗衣在宿舍门口走廊的栏杆上爬着,看着他,然后转头看着远处的河流,晃动的楠竹林,稻田里悠闲的白鹭。看她那个样子,就是刚起床,从美梦中没有缓过神来,或者对昨日依依不舍。

快洗漱吧,我要去吃早餐了,不要让做饭的人久等。张进强用手习惯地梳理了一下前额上的头说。

吃过早餐回来,刘敏拿着两张西蓝日报来到张进强的办公室,你看过昨天和上前天西蓝日报了吗?

我还没有来得及看,有什么消息吗?张进强正在写材料,抬起头看了一眼刘敏说,或者找重点念我听也行。

我见过领导的秘书给领导写稿子、提包包、端水杯,还没见过给领导读报纸的,你这个领导还真有点特别。刘敏把报纸放到张进强的桌子上,自己看吧。

你这个秘书服务意识不强,你就当成领导不识字,行吧。

不识字能当领导吗?

你把我当成老干部。张进强头都不抬,继续写他的材料。你不愿读,拣重点讲吧。

好,我给你讲。昨天和上前天西蓝日报刊登了你的两篇大作,《贫困与文化》《打通交通瓶颈,走出贫穷困局》。

哦,就这件事吗?张进强好像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接着说,天阳日报好像也转载了《打通交通瓶颈,走出贫穷困局》这篇文章。这一期《当代西蓝》杂志上应还有一篇我写的《都柳江复航与西蓝的加快展》,收到杂志后,你可以读一读。

《贫困与文化》《打通交通瓶颈,走出贫穷困局》这两篇文章虽然较长,我分别读了两遍,写得好。你这两篇文章应该是来源于对桃花乡工作实践的思考吧。这一期《当代西蓝》应该就在这两天到,收到后,我一定认真拜读,从更大的视角看我省经济社会展。

今后,我们请人喝茶、吃小吃的钱有了,慢慢地,请人吃饭的钱也会有的。在这个人情社会里,别人帮我们的忙,我们不能每次只用谢谢两个字回报别人。请别人吃饭,人家来不来是他们的事,请不请就是我们的事,身上没有一点钱,请别人的底气都没有。不能给我们桃花乡办事,总是让别人替我们请客,这样做不合适,其实我心里也不好受。

张进强的这番话,刘敏感同身受,过去,他一直认为张进强会整合资源,利用资源把要办的事办成了,他这种做法游弋于政策和纪律的边沿。现在她才知道张进强也是迫不得已而为之。其实他自己也备受煎熬,他真的不容易。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