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奇闻怪谈录 > 第37章 阴间诉讼(第1页)

第37章 阴间诉讼(第1页)

南宋绍兴年间,张渊道,一位退休的兵部侍郎,正悠哉悠哉地在无锡县南禅寺居住。他的次女已嫁给了梁元明,趁着回娘家探亲的机会,夫妻俩在正月初七那天游玩惠山寺,品尝了美味的煎饼,却因饼凉导致胃痛加剧,晚上病情更是恶化。她躺在床上,难受得泪流满面,指着嘴巴却说不出话来,只说看见了张渥——张渊道已故的叔叔,他在战乱中去世,后来传闻其灵魂在张家显灵,自称是泰山府的直符走吏。

梁元明见状,担心妻子被恶灵困扰,便请来洞虚观的道士做法。道士烧纸焚香,施展法术,让大家围观纸上的影像,大家纷纷表示似乎看到一个人影,头戴幞头。道士判断这是正神而非恶鬼作祟,估计是阴府要追查案件,于是写下符箓让张小姐吞下。次日清晨,张小姐稍微清醒了一些,但心口依旧疼痛,整个人迷迷糊糊的,直到晚上才恢复正常言语能力。

原来,病当晚,一个持符的使者来到床下,声称阴府追捕她。张小姐抗议说:“我是士大夫家的千金,怎会被随意带走?”使者冷漠回应:“阳间如何,阴府不问。”张小姐感到自己被拖入另一个世界,经过一番波折,她现自己身处一个装饰华丽的大府邸,大门朱红璀璨,镶着金色门钉,九间殿宇都垂挂着帘子。其中三间帘子半卷,一位红袍碧玉冠的王者端坐中央。王者得知张小姐身份后,询问张渊道在陕西是否参与杀害赵哲,以及她父亲是否知情并参与。张小姐为了保护父亲,巧妙回答,虽未参与策划,也曾规劝父亲但未被采纳。

接着,张小姐被带到一处办公室填写供状,她注意到西庑下一人侧耳偷听并嘲笑她,东庑下一人则相貌堂堂,后来得知分别是赵哲和曲端的灵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身高都有一丈,头戴铁幞头,身穿褐色布袍,看起来格外威严。填完供状后,她得知因长子心智不健全而免于追究责任。

期间,有人送来丰盛的餐食,但警告她吃了就不能回去。走廊两侧各有许多门户,标有“镬汤地狱”、“剉碓地狱”等字样。她还意外见到了已故的宋氏姻亲,据说在那里担任审判官。不久,供状完毕,王者下令释放她,并未配备轿子和随从,只跟随使者步行。在江边,她还遇见了赫赫有名的吕相公,后来才知道吕忠穆公当时已病重,一个月后去世,她所见的其实是他的魂魄先离体了。

最终,张小姐安然回到阳间,这段阴间诉讼之旅成为她一生中最奇特也最令人震撼的经历。

话说在元符年间,向待制的儿子长久中在袁州担任司理,有一次与新昌县令黄某和别州的郑判官一起去南安军进行考试工作。任务完成后,他们准备返回,郑判官有个妹妹嫁给了宜春郡的官员,便想邀请向长久中和黄县令一同去袁州小住。有意思的是,黄县令曾在三年前在袁州做过司理官,对于这个提议有些抵触,而郑判官却笑嘻嘻地调侃他是不是还在怀念袁州的风花雪月,最后硬是把黄县令也拉上了行程。

一行人抵达袁州,黄县令本想住在城外,但向长久中热情挽留,让他们入住官舍。向长久中先去拜见父母,邀请黄县令一同前往偏室休息,但黄县令无动于衷,目光呆滞。突然,他盯着向长久中桌上的一只铜盘,问其价值几何,能不能给他。向长久中见他开口讲话,感到欣慰,便让手下拿铜盘去问价格。得知这只是普通的物品后,黄县令却说要将铜盘放进他的棺材里,这引起了向长久中的疑虑与恐惧。

他赶紧拉黄县令的手让他休息,但黄县令毫无反应。向长久中和郑判官一同查看,现黄县令已经痛苦不堪,一会儿倒在榻上,一会儿又下来,整夜不停地嘶吼哀嚎,还喷射出血尿,整个房间弥漫着恶臭。向长久中和郑判官意识到情况严重,黄县令可能命不久矣。

黄县令在极度痛苦中勉强开口,希望能见见家人,向长久中立即派人快马加鞭赶往新昌通知黄县令的家人。他告诉黄县令,他之所以遭此厄运,可能是因为被迫来袁州所致,如果黄县令不幸离世,而他的夫人未能及时赶到,他们二人将无法解释清楚。黄县令挣扎着告诉向长久中,三年前他在袁州做司理官时,曾生过一桩离奇案件:宜春尉派遣三名弓手去乡村采购鸡鸭,却四十天未归。三名弓手的家属向郡守投诉,而郡守与宜春尉交情深厚,让尉自行解决。尉谎称是为了侦查盗匪,派出三人,但两个月过去仍无线索,如今看来,那三人恐怕早已遭不测。

话说在元符年间,袁州司理向长久中和他的伙伴们出差归来,途经袁州时,新昌县令黄某和别州郑判官非要拉着他去宜春郡官舍小住。黄县令其实心里不大乐意,只因拗不过向郑二人,才勉为其难同行。抵达后,黄县令突然举止异常,言行怪异,最后竟惨烈地死在了官舍。

原来,三年前黄县令在袁州任司理官时,为了应付一桩未解的悬案,设计诱骗四位憨厚朴实的农民,谎称他们是杀死三名弓手的盗贼,只要他们承认罪行,就能拿到一笔钱,并在短暂的牢狱生涯后被释放。四位农民为生活所迫,答应了这个看似无害的交易,没想到却一步步走向了死亡的陷阱。

接手此案的向长久中在调查过程中现疑点重重,四位农民面对审讯都承认杀人,但他们眼神中并无凶狠之气。向长久中私下与他们交谈,现真相后大惊失色,决心为他们翻案。然而,县令缺席,由司户代行职务,坚持按照原有案卷上报,结果被判死刑。

向长久中据理力争,与郡守僵持不下,案件几经辗转,始终无法平反。郡守为了避免全郡遭受失察之罪,竟销毁了部分案卷,并强迫向长久中在判决书上签字。在同僚们的劝说下,向长久中无奈妥协,四位无辜的农民最终被斩。

在黄县令暴毙的两天后,四个身着黄衣的神秘人,手执棍棒,气势汹汹地押着两个县吏来到了司理院,他们厉声催促取出案卷。县吏还想辩解,却被黄衣人一通棍棒打得不敢吱声。四位县吏都被赶入房间,此后再未出来。向长久中亲自前往查看,现房门紧闭,透过窗户瞥见室内案卷凌乱,不久,四位县吏竟全部离奇暴毙。

又过了几天,那名涉事的县令也突然去世,而尉官虽然因其他贡献得以升职调离,最终也未能逃脱厄运,离世而去,甚至连那位曾经包庇的郡守也突中风,无法正常履职。仅仅四十天的时间,涉案的主要官员相继离世,令人毛骨悚然。

一日午休后,向长久中惊奇地现四名冤死的农民在面前跪拜,声称他们在天堂申诉成功,本想抓他问责,但他解释是黄司理(即黄县令)一手造成的冤案,现在涉及此案的七人都已死去,足以偿还他们的冤屈。他恳请冤魂们放过自己,上天最终准许他们延期三年,四名冤魂便消失不见。

向长久中刚回到住所,那四名冤魂已经等候多时,称怕错过期限,特意前来通知他准备好与家人诀别。冤魂们解释,黄县令当年的那一签押,才是导致他们死亡的直接原因。他们连续在天庭拜了49天才争取到宽限,膝盖都磨破流血。他们说,期限一到,一定会来寻他。黄县令听闻此事后,痛苦不堪,向长久中和郑判官决定为他祈祷,恳求冤魂们减轻对黄县令的惩罚。祷告完毕,黄县令的痛苦奇迹般地减轻了,但他依然气息奄奄。

十天后,黄县令告诉向长久中,他母亲已经赶来,希望能为他准备轿子迎接。向长久中表示派人去接母亲还未归来,哪知黄县令说四名冤魂已通知母亲,果不其然,在院门外,他们母子俩相遇,黄县令掀开轿帘行了一礼,便溘然长逝。

向长久中,这位乐平人,他的儿子元伯侍郎将这段离奇的经历公之于众,让人感叹冤魂索命的恐怖与公正,也揭示了权力滥用的可怕后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