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汉赋是什么意思 > 第三十二章 天纵奇才(第1页)

第三十二章 天纵奇才(第1页)

往年八月里早已是阴雨连绵,滋润万物,今年骄阳当道,一点也没有进入秋季的清爽。

蔡邕酷热难耐,兼且心中悲愤,入门时脚下一时不注意被绊住,踉跄向前扑去,幸亏门仆眼疾手快扶住了他。蔡邕站稳后向门仆挥了挥手,径直走向后院,甫一入内便听到泠泠琴笛和鸣之声从书房悠然飘出,他烦躁的心一下子平静下来,示意门外奴婢不必声张,驻足倾听,直至曲音消散方才收拾心情走进书房。

“父亲。”蔡琬手持一支绿笛,眉如翠羽,肌如白雪,秋水双眸纯澈透亮,宛如九天仙子下凡。她今日身着一件赤红深衣,和盖俊服饰同色,两人并肩而立,仿佛一对璧人。

“子英来了。”蔡邕虽强颜欢笑,却怎么也掩饰不住内心的疲惫。

知父莫若女,蔡琬蹙眉问道:“父亲可是遇到不顺心的事?”

蔡邕悒然不乐道:“朝廷决议对鲜卑用兵。”

盖俊大吃一惊:“阉寺倒向了主战一方?”

“然。朝廷遣护乌桓校尉夏育,破鲜卑中郎将田晏,匈奴中郎将臧旻各将万余人分三路出塞。”

盖俊不动声色地询问:“议郎不看好此战?”

蔡邕斩钉截铁道:“此战必败。古来征讨异族,由来已久,以世宗神明威武,兵精将广,财赋充裕,苦战数十载亦未能压服匈奴,弄得海内沸腾,官民俱匮,况今人财并乏。”

盖俊默然,诚如蔡邕所言,以汉武帝之雄才大略,尚且不能全功,何况如今。

“自匈奴遁逃,鲜卑逐渐强盛,据其故地,有控线之士以十万计,士卒精猛,意智益生;加以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逋逃为之谋主,兵利马疾,实过于匈奴。段纪明熟悉军旅,习兵善战,平定凉州羌人叛乱犹十余年。今夏、田诸将才策未必过于段纪明,鲜卑人战力犹在羌人之上,而二人竟放言两年扫平草原,自以为计谋可成,岂不知兵祸一起,断无中止之理?惟有复征兵卒,输送粮秣,使中国耗尽钱物。”

夏育、田晏曾是段颎部将,才力自然不及段颎。

“边疆之乱,不过手足之疥搔,中国之困,在内而不在外,今郡县盗贼尚且不能平息,如何能使异族臣服?昔高祖忍平城之耻,吕后弃慢书之诟,和今日相比,何者为盛?天设山河,秦筑长城,汉起塞垣,其用意无非以示华夷之分。只要中原无忧,边地祸乱自然能够平息,泱泱华夏岂能和蛮夷计较长短?”

“……”盖俊眉头紧锁,本来蔡邕之言他颇为赞同,但最后这几句话就不那么顺耳了。雄踞草原的游牧民族绝对不是手足之疥搔,而是中国之大害。中原无忧真会使异族降服?宋朝用血淋淋的事实证明这个想法多么不切实际。

如无汉武,何来强汉?

如无唐宗,何来盛唐?

盖俊回去的路上只见雒阳城人人皆有异样,或愁眉苦脸、或行色匆匆、或奔走疾呼,不一而足。心下暗叹朝廷公卿难道全长着猪脑子不成?这样意义重大的决策居然一点保密措施都没有,竟使路人皆知,看着吧,也许圣旨还未抵达边地鲜卑人就已知晓汉国的行动了。

对于突然爆的战争,太学生倾力投入,雄辩滔滔,肆意挥洒才智。盖俊一路行来数次被截住去路,询问对策,他哪里有心情激辩,说了一些模棱两可的话后匆匆离开。

远远望见一个挺拔修长的背影快步疾走,不是陈嶷是谁?盖俊不由开口呼道:“公尚……”

陈嶷回头看去,问道:“子英,你去哪里了?寻你半天也寻不着。”

盖俊道:“蔡议郎处。”

“想必你已知晓?”

盖俊苦笑道:“这已是人尽皆知了吧。”

陈嶷皱眉道:“也不知是谁走漏的消息,整个雒阳城怕是没有不知道的了。”

盖俊沉默片刻,问道:“你看到子源没有?”

陈嶷摇头表示不知,猜测道:“可能外出打探消息去了。”

路中无话,迎面撞见张纮,三人相视而叹。

盖俊领着二人回到住地,盖胤此刻正在院中练刀,收刀施了一礼,接引三人入室,盖俊暗示他退下,他和盖胤名为叔侄实为兄弟,再说他身负勇力,岂能干伺候人的活计。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