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暮春四月诗 > 第五十六章 樊楼雅间(第1页)

第五十六章 樊楼雅间(第1页)

徐既明从王弥远的府里出来,往自家回去。他家宅子是祖上就置下的,位于城南,那里大多聚集着本地的富庶人家。其妻苏氏,三邑人,亦是广南路的大商贾,潮海林氏是这十几年冒头的,而苏家跟梅岭白家一样,可富了几代人了。

天下初定时,徐既明祖上将一个锡矿献了出来,当时广南知府程庭景帮他们脱了商籍,还给徐既明这一辈要了个恩荫的名额。他也争气,二十不到就考中了秀才,预备恩荫补官。

两家巨富,徐既明又眼看着就是官身,苏氏嫁给他的时候,那也是十里红妆轰动全城。前几任都点的是别处的县衙小官,辗转各地年纪大了,便想着离家近些。自己儿子读书颇有天分,眼看着青出于蓝胜于蓝,更想安安稳稳地让儿子读书,考出来比恩荫的强。

从随州枣阳县一任满了,回京述职,便开始求门路使银子。宣平十四年的元宵夜,年前就已经返京的徐既明依然不知道下一任要往何处。可徐家与建兴城里的樊楼有些交情。

樊楼原本叫矾楼,各路商家买办聚集此地交易白矾之地。徐家坐拥锡矿,与其余矿石交易略有涉及,樊楼里便有一席之地。

每次徐既明回到京城,樊楼掌柜总与他留上一间雅间,供他会客之用。

樊楼雅间之俏,比樊楼每日限量出售的眉寿酒有过之而无不及,若时值上元节前后,灯烛晃耀歌舞风流,自是京城第一去处!

今夜徐既明在樊楼的雅间,悄悄留给了礼部侍郎王濯夕。

在京西路时王濯夕就是徐既明的上官,沂州王氏徐既明是晓得的,世家大族当朝为官的同支旁支不知凡几。对于无背景又是恩荫出身的徐既明,从来秉持着谨小慎微处处与人方便的原则,对于上官的要求,能花银子解决的他一定挺身而出。

毕竟,他们家又不缺银子。

王濯夕为求将从四品布政使司的“从”字拿掉,使了好大劲儿,据说从京西路的宁国公府那儿求到了京城贵妃那里。

宣平十一年的时候,贵妃的儿子四岁,聪慧可人,肖似先皇,官家疼爱有加,准备早早封为燕王。

王濯夕便找到徐既明,让其想办法寻几件奇珍异宝做贺礼。

徐既明便托关系从海上淘来了几个物件,其中有三佛齐来的婆律膏,便是龙脑香。

其余两样,一是外雕壮丽山水的犀角杯,白多黑少,质细如玉,逆光下看莹润朱红,甚为罕见。而另外一样,是一幅画,画工十分粗糙,与象牙画轴头和绫绢镶料格格不入。其特别之处就在于,是一幅航海堪舆图。

宣平十年后广开海运,亦设广南市舶司。这幅堪舆图,难得可贵又时机巧妙。

王濯夕自此入了官家眼,两年后就调回京城做了正四品的礼部侍郎。

当时徐既明寻给王濯夕的三样东西,虽说王濯夕明面上只送出了堪舆图一样,余下两样,龙脑拿来窖了茶,趁贵妃生日时候送了进去。另一样留在手边,时时把玩。

待徐既明回京述职时,王濯夕已就任一年有余。徐既明来求他,他也不好推辞,只让他等。

徐既明也明白,只说樊楼订了雅间,自己陪家人不得空,白白浪费了可惜。王濯夕毫不客气地要了过来。

要论花天酒地恣意享乐,同是礼部的郭怀信当仁不让。王濯夕到了礼部没几日,便与郭怀信一见如故。郭怀信无家无累,随叫随到之余还手头散漫,哪儿的宴席都少不了他。

元宵夜,王濯夕便拉着他到了樊楼。

刚进雅间,郭怀信就瞪着眼睛四处打量了个遍,再冲王濯夕嚷:“九阳兄,这位置的雅间可难得!”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