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东洲奇闻录 > 第12章 河西郡一(第1页)

第12章 河西郡一(第1页)

几人说走就走,没多久就到了城外的6宅。6家已经多年不从政,目前家中主事的是6大夫的孙子6道临。卫信忠说明来意后,6道临表示6家已无意于朝堂纷争,只想做一户闲散人家。

卫信忠道:“我们理解6家的想法,但滑国三城之地,百姓数万人,若无人主政必然盗贼、流寇盛行。如果您不出来主政,那可有适合的人选?”

6道临瞅了瞅卫信忠,又看了看郑安雅,问道:“卫先生怕是已有了主意?”

卫信忠起身施礼道:“眼下滑国王室已无血脉存世,卫某斗胆提议,可否归顺高昌国?”

6道临淡淡地一笑:“你们要吞并滑国?”

“先生不赞成?”

“每个人都有乡土情结,滑国再不好也是我们的母国,要让我们放弃滑国改做高昌国人,恐怕……咳咳”,6道临情绪有些激动,连连咳嗽道:“怕不是那么容易的。”

卫信忠笑道:“这正是我们前来拜访先生的原因。百姓不知国政,多半感情用事,先生您是公卿后人,当知其中利害。如今天下纷争,国与国的兼并每隔几年就会生一次,滑国本就羸弱,如今又没了王室,被他国吞并那是早晚的事。看看你们的邻居:夜郎国、祝融国、须弥国,哪个是好相与的?那些亡国的百姓日子过得怎样,先生该有所耳闻吧?”

6道临叹道:“覆巢之下焉有完卵。国破之后,他们的财富会被劫掠,土地会被吞并,百姓流离失所,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还有被抓去做奴隶的。唉……”

卫信忠道:“如果我们能让百姓过上比从前更好的日子呢?”

“你们?”6道临用疑惑的眼神看着他们:“凭什么?”

“您不妨看看这个。”说着,卫信忠展开了一卷书册:“这是卫某草拟的滑国新政,请6先生过目。”

6道临接过来一看,是一篇新政纲要。他粗粗浏览了一下,大致是以下内容:

第一条:推行郡县制,改滑国为郡,设置滑、雎、襄邑三县。废除原滑国的土地分封,郡设郡守以主郡政,设郡丞以辅佐郡守,设郡尉以掌管军事,设司农以掌管农桑和钱粮,设户正以管理人口;县则比照郡,设县令、县丞和县尉。县下设乡、亭、里,分别设乡长、亭长、里长主事。

第二条: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耕织和军功,尤其对垦荒予以褒奖,生产粮食和布帛达到规定数额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禁止私斗,颁布按功劳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第三条: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第四条:对郡县官员设立考核制度,考核优秀的官员予以褒奖,不合格的官员会被降职,渎职、贪腐、以权谋私的官员将受重罚,官员犯法比普通百姓罪加一等。

他有些震惊地问道:“这是谁拟的?”

卫信忠拱手:“正是在下。”

6道临站起身来,深施一礼:“6某眼拙,方才怠慢了先生,敢问先生师出何人?”

“卫某出身稷下学宫,曾先后拜儒、道、法三家先贤为师。”

6道临又施一礼道:“先生大才,6某佩服。只是,这新政如何才能落到实处?6某这几年赋闲在家,也曾听闻先后有数个国家尝试新政,最后能真正实现的寥寥无几。据我所知,卫兄在高昌国并未担任任何职务,你该如何保证新政的实施呢?”

卫信忠把郑安雅推了出来:“这位是高昌国的大公主,也是高昌国的继承人,她可以担保。”

郑安雅赶紧顺着他的话说:“是的,6先生,我可以请示我王,让她批准在滑国实施新政。”

“我愿意相信你们的诚意,但兹事体大,还是等公主拿到高昌王的正式文书后再说吧。如果高昌王同意在滑国实施新政,看在三城百姓的份上,在下愿助二位一臂之力。”6道临说罢,做了一个送客的手势。

郑安雅留下杜襄成在滑国主事,自己带着卫信忠和高无疾一路快马加鞭回到高昌向母亲请旨。

郑海晏看着地下跪着的郑安雅,不置可否地说了句:“你回来了?一路辛苦了。怎么不在临淄多住些日子?”

郑安雅拜道:“启禀王上,滑国大军已被我军全部歼灭,目前危机已经解除。儿臣私自去了一趟滑国,请王上恕罪。”

郑海晏敲了敲面前的案几:“你也知道你这是私自去的?之前联络东昌平昌共同抗敌算你大功一件,但打赢了之后呢?没有我的旨意,擅自领兵去滑国,你想干什么?还有杜偃武和牟清泉呢?也跟着你胡闹?”

郑安雅伏地道:“都是儿臣的错,请王上莫要责怪二位将军。儿臣是想一劳永逸地解决滑国问题,便前去探查一番,杜将军和牟将军借兵给儿臣只是为了保护儿臣的安全,别无他意。”

“哦?是吗?那你说说,都看到了些什么?”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