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青山异闻录作者唯玉生烟 > 第98章(第1页)

第98章(第1页)

然而,他每次带去许多,先生却只笑纳珊瑚中最美的一枝,贝壳中最独特的一个,便是鲍鱼,也只留下三两只,够吃一顿即可。

而余下的,他都让张文典带回去,带着和他父亲捞到的鱼一起拿去镇上卖。鲍鱼形状怪,他要价又高,买的人甚少,珊瑚和贝壳却极受镇子里的少女和小孩们欢迎。他的妹妹将贝壳串成一串,做成项链和带在身上的小配饰,很快就能卖出去。

一来二去,他家很快就攒下钱来,甚至在村子里第一个翻新了他们居住的草屋,修起了瓦房。

他的父亲和母亲乐开了花,道他们花了大价钱请先生起的名果然不是白起,看,他家大儿有多么能干!

可是,张文典依然不满足。

他依然整日去询问先生,询问他,他该如何走得更远,远到王都,远到天南,远到地北。

而先生总是会笑着摸摸他的头,说你年纪还小,等你再长大些,真正长大成人,我再告诉你。

而后,他便给张文典布置作业,留下许多书籍,让他去读,不止是经史子集,还有人物纪传、杂文逸事、鸟兽图谱、草木百科,诸此种种,五花八门,无所不包。有些书他那里也没有,张文典便只能趁着外出卖鱼时去买,辗转走上几个附近的小镇,也不一定能买到其中一本。

有时张文典偶尔会想,该不会其实是先生自己想看这些书,才会让他去买吧?

不过这也无妨,张文典从不抱怨。

而或许是出于对这个自己取名的孩子的怜惜,又或是被张文典的求知欲打动,先生教他的东西也比教给任何人的都更为庞杂和深远。

有时不说读书的事,他们便由着性子随意地闲谈。先生会说起他在外生活这么多年的所见所闻,诸多趣事,让张文典不由得对外面的世界更加心向往之。

可是,他最终没有等来那长久困扰着他的问题的答案先生的年纪毕竟太高,在张文典成年之前,他便在海边散步时摔了一跤,磕到了头,失去意识之后不久,就去世了,甚至没有留下哪怕一句遗言。

张文典的心仿佛空了一块。

不止是因为失去了这样一位亲厚的师长,更因为从此之后再没有人能为他指引方向。在那之前,他尚且还能心安理得地等待,等待他成年的那一日,便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给到他面前,揭晓一切的真相。然而先生走了,这个世界又对张文典恢复成了它原本的样子:一个庞大繁杂、千头万绪、让人无从下手的谜团,再不会有任何确切的答案。

之后他在镇上给人当过学徒,跑过堂,开过小店,但时间都不很长。兜兜转转,他最后总又会回到原本的生活里,哪怕渔船换得再大,捕捉的种类愈多,也是打渔、卖鱼、赚钱养家。弟妹已经长大,不需要他再去抚育。可父母越紧密的劝他娶妻生子的催促随之而来,让他疲于应付。

只有一件事有了变化先生去世了,在打渔的间歇教小孩认字的人变成了他。

世代的轮回仿佛有着某种不可抗拒的巨大力量,总是让他被身不由己地卷回其中。

张文典人生的转折生在一个明媚的清晨。

那时他正准备出海捕鱼,却看到有一队身穿铠甲、头戴红缨的将士骑着飞马,迎着淡金色的旭日,从天而降。阳光照在他们的铠甲上,如同海水粼粼地反着波光。

最开始,张文典以为自己看到了下凡的神,如果不是传说里的神明,又如何会有那般气派的身姿,又如何能驾驭那般会飞的洁白天马?

然而很快,他便意识到他们正在海中寻找什么他们的飞马飞得极低,似乎四只马蹄马上便要踏到海面,而每个人都焦急地探出头来,目光在海中睃巡。

他们口中念念有词,不时结出一个手印,指向海面,所指之处,便是一阵波翻浪涌。

张文典突然想起他读过的那些杂志传说,道这世间有妖兽精怪,性情诡谲,法力各异,极难相与,又有可翻山倒海、神通广大之人,名为异人。

他每每问起,先生总是连连摇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从不细讲,只叮嘱他让他离这些人、这些事远些,如果哪里有什么荒唐诡异的传闻,更要赶快躲开。

莫非,这些人,就是传说中的异人?

其中两人就好像没有看到他一般从张文典的头顶掠过,一个道:“将军说见到它往这个方向跑了,肯定没错!”

另一个抱怨道:“说是这个方向没错,但海这么大,又该上哪找去?不过那东西也真是精明,好像一有点风吹草动就立刻知道有人要捉它似的,还又能飞又能游,这让我们怎么抓呀?”

他的同伴连忙安抚他:“快别说了,要是让队长听见,少不了又训你一通!而且,就是因为难抓,捉住了才有那么多奖赏啊!想想那些奖励,别抱怨了,赶快找吧!”

说着,他们便飞远了。

而张文典立在渔船上,望着他们的背影,久久不能动。甚至直到许多年后,午夜梦回,忆起往事,他依然能将他们的这番对话一字一句原封不动地地复述出来。

--------------------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