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阿成小欢修仙血煞门 > 第16章 落雪纷纷(第1页)

第16章 落雪纷纷(第1页)

谢云进来,在孩子后面假装追赶。孩子尖叫着开心的躲着,丫鬟从旁护着,稍不留神摔一下,自己笨拙的爬起来继续,没有了平日的娇气。

廊下的郑氏默默不语,含笑看着他们嬉闹。

院中热火朝天闹,廊下静默不语的看,一动一静,共写画卷!

估摸着玩的时间已经够久了,郑氏喊停了他们,谢云立时跑进廊下做了榜样,阿乐兄妹俩后面乐呵着被人扶着慢慢的跟上。

一行进了屋子,谢云摘了帽子弹弹雪,郑氏和韩妈妈给阿乐兄妹整理,帽子去了,头上直冒烟,手伸进后背摸一下全是汗。

端了姜汤过来喝了,又搬来火炉围着换了衣服,才开始摆饭。今日挺丰盛,但除了饺子其他都是配角。白白胖胖的面皮儿里藏了各种馅料,蘸着醋,味道美极了,最后除了郑氏吃的时候悠着,谢云和俩孩子无一不是吃的肚皮滚圆。

阿乐兄妹两个尤其搞笑,挺着肚子比比谁的更鼓,还邀了大家做裁判,最后非说了一样鼓才罢休!

天冷,吃饱容易困,这次郑氏却不让他们歇着了,让他们又在房间玩了一会才放人回去。戴好帽子,裹了厚厚的披风,拿了手炉,撑着伞,先送了赵氏和阿欢回去,留了秋菊晚上照应着,谢云和郑氏又带了阿乐往回走。

春梅提了灯笼,走在最前头。阿乐走到半路已经走不动,奶娘抱起,便自觉的爬到肩头抱着她的脖子睡了。冬梅上前撑了伞,加快脚步往院中走。剩了谢云和郑氏最后也不撑伞,叮嘱他们到院中慢点注意脚下,二人后面慢慢的悠着。

鹅毛般的大雪纷纷扬扬,已经落了厚厚的一层。路不仅不黑,远处的灯光被雪映的整个世界都朦胧如梦。没踩过的雪颗粒蓬松,脚踩上去,不仅不滑,还出吱吱的响声。寂静的夜里,偶有远处传来“啪”的声音,大抵便是某个枯枝不小心被压断了。

雪继续下着,落在屋脊,落在枝头,落在二人头上,肩头,二人不紧不慢的走着,牵着手,白了头,留下两行脚印一步一向前……

落雪纷纷心头过,执子之手,与尔共白!

二人回去已经很晚了,洗漱一番才睡去,只是睡前,看着纷飞的大雪,谢云的眼里藏了些许的担忧。

第二日早上,天还阴着,但已止了雪。院里的积雪都到膝盖了,下人起的早,早已清了道路。但是其他地方还是白茫茫的,树木的枝桠上都积了雪,风一吹,便有雪扑簌簌的掉下来。墙角的竹子被压得弯了腰,头低低的靠着地上的雪,才稳住了身躯,让人怀疑如果地上的雪没那么厚,是不是就被压折了。有下人拿竹竿把竹子枝干往上一挑,竹子便飞快的直起身子,竹子枝干和叶子上的雪便都一股脑儿全都掉下来,啪啪的落到地上~~

郑氏起来的时候,谢云已经不见了身影,让人去阿欢那里看过后让她在自己院子里玩雪,雪太厚,尽量就不来回走动,只叮嘱要穿上厚衣服,注意防寒,不要玩太久。这边阿乐也是一样的要求。

花开两枝,各表一头。

谢云这边早早醒来,看着这么厚的雪,就不由得感觉不太好,瑞雪兆丰年是真,但是太厚的雪不清楚有多少老百姓的房顶经不住雪压,有多少老人孩子经不住冻,有多少牲畜~~

一不留神吸了一口冷气,呛得咳嗽几声,深呼吸几口,感觉除了冷就是冷,呼出的气染了霜雪透着白,好似一把能抓住。沿着清扫过的路往前院大步走去,路上扫雪的下人见了纷纷行礼,边打招呼边吩咐喊人,等到了前院没多久,就来了十来个人,个个儿都带了清扫的工具。谢云吩咐这些人先喝了热乎的汤水,然后带着这些人往街上走去。

这边居住的一般都是非富即贵的人家,家中人多,房子多,也不担心。所以只是让人快铲了一条小路,到了宋县呈家,派人通知了一下一会碰头,这边继续的往人口多的街上铲去。每人划分一节儿,只铲一条小路,倒也算快,只是有点累人。铲到小门户的百姓家,谢云就会让人去拍拍门,等到有人应了,或者有人打开门或者隔着门远远的喊着问一下家中情况,有没有房子倒塌,有没有人员受伤。家里没有情况生或者情况尚可的就有人也拿了工具来帮忙,没有人回应的就拍左邻右舍的门问家里是否有人,如果有人没回的找了身手不错的架了梯子爬上墙头看看是否出事了……

参与清扫的人越来越多,谢云一早就话了,先整出来一条路,能走人就行,主要就是看看有特殊情况没……

等宋县丞带了人手过来的时候街上自的都有了二三十个,热热闹闹的给这个小城增添了许多暖色。

随着人手越来越多,参与的百姓也越来越多,到了半下午基本情况都出来了,城里房子塌的只有几户,有房子的基本人都没什么事情。但是西边棚户区的状况不太好,好几户房顶上的雪压的本就不结实的房子塌陷了,还有好几家屋内透着风偏没有炭烧,被褥又少,屋里的风都是呼呼的打着卷儿,有两个老人已经喂不进去吃的,身体冻僵了……

统计下来西边棚户区需要转移的都有一百多个人,谢云和宋县丞等人商量着怎么安置。这边长青返回禀告城东的城隍庙还能容纳二三十个人。谢云便让他回去跟夫人禀告征集家里多余的被褥,这边提了建议是不是几个官员家里一家先暂时安排一些,毕竟天寒地冻现在搭住的地方不好搭,另外还要安排人去下边村落里看看情况,一个村落安排几人……

这边郑氏收到消息,想起新买的庄子还空置着,去年添的一个铺子也还没营业,便一边喊了韩妈妈和谢管家去征集下人们多余的被褥,还有厚衣服,又嘱托长青让老爷带着那些百姓先去街上的铺子和庄子里安置……

长青出没多久,一车的被褥衣服,一车的粮食便拉着出门……

等长青告诉谢云郑氏的意见,一下人就都能暂时先解决了,心里念着郑氏好,但是话也没说多满,“这样这次的先解决,但是粮食还需在想办法,往村庄里去的的赶紧出,十人一组,越快越好……”

等被褥棉衣和粮食到了,谢云先安排带去了城隍庙,又命人去衙门带了一口锅,就在城隍庙门口支起来,米粥不算稠,但是粮食放在那里也给了人希望,热热闹闹的气氛让这座城市不再寒冷……

这边宋县丞等人也催家里照着县令家里这样筹集衣物,有富户家里下人看到匆匆的传给主人,所以最后还接受了一部分富人的捐赠,县城的问题不仅解决了,还有了一定富余……

可惜去村庄的人走的有点早,不然能带去些!但又想到万一需要人帮忙的,早去说不定能救一条命,也坦然,两难全的事情,当时的决定就是对的!

天很晚,谢云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往家走,一路上不时的有百姓打招呼“县令大人好啊”“县令大人辛苦了”“县令大人要不来我家吃点东西垫垫肚子”……

一天的功夫,这座城的百姓几乎都认识了来这里有两年的谢县令,疲惫的脚步越来越轻快,“你做的总有人能看到,不是吗?”谢云心想。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