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贫家子的科举路笔趣阁 > 152 祭田 晋 江文学城独家(第1页)

152 祭田 晋 江文学城独家(第1页)

家中的这些田地,其实在京城时,林远秋心里就有了盘算。

反正捐给族里当族田是肯定的。

只不过族田分祠堂田、寺庙田、墓田、祭田,还有学田。

其中祠堂田、寺庙田、墓田的收成,基本用作族中各项祭祀的花销。

而祭田的收成,则用来赈济贫困族人,比如施医药、施粮食、施棺木等等。

至于学田,顾名思义,自然是用来兴办族学或者私塾,以及资助族中子弟的束脩和应举赴试的费用。

就像林远秋上族学的那会儿,请王夫子的束脩,还有当年去县城参加县试的路费,以及每年奖励学业优异学子的笔墨纸砚,都来自学田中的产出。

如今族里就有林有志当初考中秀才后,捐赠的十二亩学田。

既然是学田,那么当时去衙门登记时,就规定了这些田地的具体用途,按照本朝的律法,既然定性为学田,那么他的收入,只能归作族内子弟的教育费用。

其实专田专用可不止学田,其他像祭田,祠堂田这些都一样。

这是朝廷为了避免出现族事纠纷,才下的规定。

是以,凡族中田地去衙门登记时,必须讲明用途,之后都不能擅自挪做他用。

这也是林远秋在捐赠之前,想着该给自家捐赠的水田作个怎样定性的原因。

时下学成出仕之人惠及族人时,都以兴办族学、捐赠学田为主。

那日在琼林宴上,林远秋就听好多同年聊过此事。有族中尚无族学的同年决定开办族学,而族中已有族学的同年,则准备壮大族学。

毕竟当下讲的是“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以,要想把宗族发扬光大,在时人眼里,读书入仕才是关键,

对于同年们的做法,林远秋也是认同的。

不过他并不准备像他们那样做。

这几年,族里学田的收入,一直都够族学的开销,且每年都还有剩余,所以实在没必要再增加族中学田的数量。

何况,承办族学一直都是林有志惠及族人的善举,自己没必要插上一脚,从而分薄了人家的功劳。

再则,林远秋这个人比较现实。在他看来,念书出仕固然重要,可让族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也同样重要。

就拿念书来说吧,若家中吃饱饭都成问题,还有谁会想着送孩子去族学念书呢,毕竟族学免的只是束脩,像笔墨纸砚和书本啥的,都得自己负担。

是以,家中贫困的族人,肯定不会义无反顾的送娃儿去念学的。

就像当初的自己,没有书,没有笔墨砚台,若不是自己一定要去,以及他爹扛麻袋给他置办了学习用品,恐怕自己在族学中也坚持不了多久。

更没有今日的成就。

所以,林远秋觉得,让族人吃饱饭,不用一有银钱就想着买粮食填饱肚子,也同样是光大他们林氏的前提。

所以此次家中捐给族里的水田,林远秋给它的定性就是祭田。

且林远秋还准备与族长和族老们定下规定,那就是自家所捐赠的祭田,其收成的九成,都必须赈济给族里的种人,一是五岁以下的孩童,二是族中五十岁以上的老人,最后一种就是从怀孕到生产这一时间段的妇人,包括做月子的一个月也算在内。

且不分哪一家哪一户,只要家中有符合条件的,那么就可以从祭田的收成中领取一定的粮食,做口粮之用。

林远秋知道,若按照自己的想法,那么就现下家中的十八亩水田,肯定远远不够,所以他还得再买些田地才成。

这也是前段时日给春草置办嫁妆时,他向牙侩打听水田的原因。

听了林远秋的打算后,屋里所有人,包括林柱在内,都久久难以回神,此时大家想的是,若按着小孙子(狗子,小侄子,小叔子)的想法,那么他们家能领到祭田粮食的,会有几人。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