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霸王茶姬官网 > 第九十六章丰收的筹备(第1页)

第九十六章丰收的筹备(第1页)

第97章丰收的筹备

朱治的建议让孙策颇为心动,如果能用银绢布帛就在南方各郡收购到大量的粮食,对孙策而言无疑是最有利的事情。

吴郡北方繁华而发达,工商业都相对兴盛。南方地广人稀,以贫乏的农业为主。

更关键的是,吴县府库里还有大量的铸币,可以收购粮食。

钱币甚至金银都是只有具备交易价值才叫财富,铸造出来却不能流通,哪怕它是更先进的通宝,也一文不值。

但孙策还没来得及开口同意,顾雍就先一步开口。

县衙跟郡府的利益大不相同,这要是把人力用在了郡中道路兴修,那吴县可就无法获益了。

所以顾雍慨然而谈,说道:“孙将军,朱府君,关于沟通南北之事,的确是吴郡治理之重。但我以为不应以修路为主,尤其不应在此民生饥馑之时如此大兴土木。”

虽说他将来进入会稽郡代行太守事已经是几乎定下的事情,但他也不想得罪朱治这位德高望重的老臣,以免被冠上狂徒之名。

所以他主动解释道:“从郡南向郡北运粮,若走陆路,哪怕路程只有百余里,恐怕亦要十耗其一。以牛马运输,农夫肩扛,何如以舟船漕运?自古以来,南船北马。吴郡水网密集,若要沟通南北。上善莫过于将朱府君所设之路,凿成通渠。”

朱治并非暴躁易怒之人,相反他颇有心胸。顾雍之言,十分得理,他并未置气,而是颇为赞可得颔首。

在这个时代,只要涉及到陆路运输就总是耗费巨大。

就像养一万大军,大部分割据诸侯都能做到。可要把一万大军送到几百里甚至上千里外去进攻。那走陆路的粮食消耗就足够让后勤立即崩溃了。

所以在战事之前,要么先在目的地附近屯田。要么朝目标方向挖一条运河。

余杭、钱塘如今都已经开始屯田了,再挖一条运河显然有些浪费人力。

而顾雍显然也是想用这个打消朱治的想法,先告诉他修路之不便,但现在又人力不足,所以不如等将来人力充足了再直接修一条运河。

朱治果然心动,作为吴郡太守,若能修漕运,他肯定是不想修土路。

他问道:“可府库有大量银绢,若不能换来大量谷粮,如何足兵足食?”

顾雍立即坚定的说道:“将募役用于吴县,建道路和修城邑可以并行!”

所有人都关注的看向顾雍,两者并行?不是刚才确定,在两者之间选其一而施政?

就算吴县范围比之全郡略小,也很难在这民生饥馑之时两项并行吧?

孙策对这位东吴名相还是抱有极高期望的,一方势力如何,除了看君主,那也要看势力当中有多少杰出的能臣。

很多时候一名能臣能对内政的提升,可以说是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孙策问道:“那元叹打算如何以吴县一县之地,就让我足兵足食?”

顾雍恭敬的拱手,然后正襟危坐,从容地侃侃而谈:“蒙将军不弃,命我为吴县县令,自履任至今,我夙兴夜寐,恐负将军之重托。自至吴县至今,已有数月。这数月以来,我曾与官员亲至田垄,劝课农桑,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如今六月秋收在即,我可断言,今秋必定丰收,粳稻丰积。”

对顾雍的断言,众人皆十分认可。

孙策带着亲卫去昆山乡路上所见,广袤的良田上都稻田青绿,甚至大量的稻田里面都养了鱼苗。

可以说,只要接下来不长的时间里,没有出现气候大变,那战乱结束之后的第一个秋季必然迎来丰收。

六月收的是早稻,《诗经》十月获稻还有一批晚稻。

按目前的形势,豪强、百姓都在全力发展生产,只要没有天灾,今年吴县的生产会进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所以顾雍接着说道:“如今吴县人口众多,豪强又从坞堡里走出来,不再阴勒部曲,练习陈列,改而进行生产。一旦秋收迎来丰收,吴县一县之地粮食或有数百万石之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