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霸王别姬的故事 > 第359章 开元盛世(第1页)

第359章 开元盛世(第1页)

第359章开元盛世

作为大宋的第一次秋祭大典,在秦淮河上展现的器械并不多,而且很多已经在江南普及开来,比如连机碓,这是新任京畿尹杜畿明的器械。

京畿尹即丹阳郡北部一带新设的京畿郡,包括建康、秣陵、丹阳、句容等县。

这里水网达,水利便利,早已铺设展开了这些大型机械。

不过这些机械虽然简单且普及,今日召集太子和诸公卿依旧意义十分重大。

太子如今已经快要弱冠了,性格特点也已经非常明显。

与他父亲允文允武,神武天资不同,太子虎头虎脑,心性相对单纯,说的好听一点,是虚心纳谏,广开言路。说的难听一点,就是没有什么自己的主见。介于袁绍和李治之间。

孙策对此,其实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触。

反正也是自己的孩子,只要能健健康康长大,顺利继位,他就别无他求了。

这个时代,一个孩子能顺利长大,没有夭折,就是父母之福。

但儒家为了维护统治,或者说士大夫们设计不出来更好的政治社会,所以就抛弃了礼记·礼运·大同篇里面最重要的核心思想,放弃了男女老弱皆有小康生活的理想,选择了天下同贫,重本抑末。

孙策现在的心态无疑是很好了,凡事只要豁达的去看,都能找到积极的一面。

剩下的问题,那不是孙策,也不是孙绍能够解决的了。

这应该是中原所有君侯将相都一致推崇的真理了,没有任何人在这方面有质疑。

天子不需要太有才华,他太有才华容易傲慢轻物,自以为天下人都不如他,所以听不进去劝谏。最典型的就是杨广。

此时谥号还没有被后代泛滥玩坏,仍是皇帝最重要的评价。

天下苍生都是相同的贫穷低财富状态,所以一旦生天灾人祸,就会导致整个社会崩溃。

百年之后,就算要衰退,那也是得耗时几代人。

还不如告诉太子,展才是硬道理。提升展力,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

所以宋室也不要幻想长治久安,绵延千年。

所以孙策总结道:“所以不要信儒家的重本抑末之说,儒家学问总是不如朕所提之马列学说。与其让百姓甘贫守穷,压制人性,不如让人人富庶,天下大同。”

人类要是真有这个能力,早就建起来人间天国了。

“书生造反,三年不成。以我朝典制,你即便在深宫三十年,这些家大业大的公侯,也根本掀不起浪。”

如果实在不幸,那也只能怨后世不肖子孙失德了。

太子孙绍性情比较宽和,对孙策所提及的马列学说,没有过多询问,只当是父亲说的马上打天下的那套经验。

其二是,太子这容易被人影响的性子,也能更好的继承自己的大政方针,沿着自己设计的帝国方向走下去。

宋室当初以吴郡一郡之地而终有天下四海,靠的正是不断展生产,不断壮大势力,不断积累财富,让天下百姓富足,最终自拥立宋室,取代汉室。

马列学说,就是这么的朴实无华,又直指大道本源。

听到孙绍这说法,孙策颇为意外和惊喜,说道:“如此甚好,若两代君王相继,开百年盛世,则我宋室必国祚长久,民心向之。”

太子诚然没有雄才伟略,意气风,壮志勃勃,可安安稳稳,又何尝不是福气呢?

作为老父亲,帮他解决四方忧患,给他留下一个偌大的家业,不就足够让他守成了吗?

所以在看完这些巨大的机械之后,孙策转头看向太子,淳淳教导:“朕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太子记住了,苟利民生,任何器械都应重视。这些大型器械,使民生效率大增,才能使我宋室统治安稳。四海穷困,天禄永终。此乃汉室亦知之理。”

汉武帝时列侯坐酎金失侯者百馀人,这一幕已经上演过了。

四海穷困,天禄永终。

儒家学说或许是好的,当初的设计者,也期望天下大同,期望老有所依,幼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百姓皆各得其所。

经纬天地曰文;

当中原种出来的粮食足够百姓衣食无忧了,就足以解决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

所以孙绍说道:“如今开元盛世,有天下无穷人之称。儿臣必继父皇之伟业,迈文景之治世。尽天下之智计,展百姓之民生,使天下黎庶,皆温饱无忧。”

况且宋室以制度治国,孙策也不希望天子太强势,把个人私欲凌驾于整個国家之上。

孙策实在是没有意愿去管几百年后子孙的福泽。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