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三国郭嘉成长日记 这个懒人没起 > 第25頁(第1页)

第25頁(第1页)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一月,袁紹讓何進廣徵智謀之士,很多人都收到了大將軍拋出的橄欖枝。

何顒、鄭泰、許攸、荀攸、陳琳、蒯越等名士都先後來到洛陽,替何進出謀劃策。

當然這些人到底是想幫何進謀劃,還是在幫袁紹做事就不好說了。

蹇碩提議讓何進去西邊攻打韓遂、馬騰的叛軍,劉宏立即同意,還賞賜何進兵車百輛催促他早點出發。

西涼韓遂造反已經有些年頭,涼州叛軍的領都已經更換了好幾茬,先是羌人領北宮伯玉率兵劫持了涼州的官員邊章和韓遂。

然後俘虜邊章和韓遂反客為主,成為叛軍的領,帶領叛軍攻占涼州,殺金城太守,斬護羌校尉。皇甫嵩和董卓一起上都沒能平定叛亂。

隨後韓遂發動兵變,殺了邊章和北宮伯玉,成為這支叛軍的主人,擁兵十萬進攻隴西。扶風的馬騰也來插一腳,和韓遂結盟,一同帶兵進犯三輔地區。朝廷派張溫帶著孫堅和董卓一起平叛,同樣沒能搞定。

這麼多名將都平定不了涼州,劉宏當然沒指望何進能創造奇蹟,他只不過想找個由頭把何進遠遠支開,好做一件大將軍在洛陽就不方便做的事。

天子總想把何進忽悠出京城,還找了一個這麼爛的藉口,明擺著有問題。以何進的智商,都知道絕對不能去。

三月下旬,郭嘉守孝期滿,幾個好友難得相聚。

戲璕一邊煮茶一邊和郭嘉荀彧閒扯,「何進雖是外戚,但一個殺豬的大將軍,底蘊和當年的竇武沒法比,天子如此防著,讓蹇碩奪他的兵權,還想把他調離洛陽,該不會是想廢長立幼?」

沒錯,廢長立幼,這就是何進只要人還在洛陽就一定會不惜代價阻止的事。

郭嘉心中轉過幾個念頭:按照近一百五十年的天子的平均壽命,三十三歲的劉宏已經算是高壽。如果他沒記錯,劉宏活不過今年夏天。

劉宏有過好幾個兒子,但目前還能喘氣的只有兩位。一位是養在史道人家的大兒子劉辯,民間戲稱「史侯」。另一位是養在董太后處的小兒子劉協,民間戲稱「董侯」。

劉辯的生母是何皇后,舅舅是大將軍何進。在這當口打壓何進,估計那個劉辯確實不討喜。

劉協的生母王美人早早就掛了,據說是被何皇后毒死的,董太后把小皇子帶在身邊,教養的聰明伶俐,是劉宏的心頭寶。而且董太后跟何皇后的婆媳關係不太好,一直互相較著勁呢。

後世普遍的看法,認為劉宏至死都在猶豫:立皇子辯還是立皇子協?

其實更可能的是:劉宏想立劉協為太子,這樣才能合理解釋他授意蹇碩去奪何進的兵權,還任命董太后的侄子董重為票騎將軍,以及其他一系列為劉協鋪路的行為。

奈何群臣激烈反對廢長立幼,蹇碩也沒本事壓制何進,何進依然是手握重兵的大將軍,劉宏要是敢明確表示傳位給劉協,一個處理不好,群臣就敢攛掇著何進擁立劉辯。

千萬不要小看古人,志才、文若、公達,一個個都是人精,一點點蛛絲馬跡都會被他們無限放大,見微知著。

郭嘉拈起一塊肉乾,「廢長立幼這種事,一個天子帶著一群太監,想想就好,恐怕是辦不成的。」

不光大將軍何進支持自家外甥劉辯,滿朝文武也多是嫡長子繼承制度的擁護者。多少明君都沒辦成的事,要是讓劉宏給做成了,那才是一樁奇事。

第15章

美貌不分性別  荀彧:「何謂『太監』?」

郭嘉:「就是下邊沒了的,比如蹇碩、張讓之流。」

戲璕神色古怪,「原來奉孝昨日說書唱的那一段『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群太監上青樓。』內涵如此豐富。」

荀彧:「說書?彧也要聽。」

郭嘉耍賴:「誰讓文若比志才晚到一天,饒過我吧,重說一遍會要命的。」

戲璕:「講故事一定要有始有終,說了開頭不說結尾的人下邊也沒了。」

郭嘉無語凝噎,他說還不行嘛,「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後商周,七雄五霸鬧春秋,頃刻興亡過手。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荒丘,前人田地後人收,說甚龍爭虎鬥……」

二十多天之後,荀彧被舉孝廉,任守宮令。

去洛陽赴任的途中無事,荀彧在馬車裡撫琴弦歌:「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群太監上青樓。」

同行的郭嘉一陣牙疼,老天爺,他都幹了些什麼啊!讓一個優雅方正、溫潤如玉、舉世無雙的美男子彈唱這種不著調的詞,真是造孽。

亂世正是能人異士輩出之際,郭鴻這麼個老實人,在京城只能坐冷板凳。這位廷尉大人的府上門可羅雀,據說如今的重案要案都交給侍御史來審,侍御史不行還有尚書台、司隸校尉,反正沒廷尉府什麼事兒。

續了兩次茶水,郭鴻終於上朝歸來。他氣色不太好,像霜打的茄子。

郭嘉隨口一問,原來劉宏病重,群臣請立皇子辯為太子,劉宏一言不發,拂袖而去,留下百官大眼瞪小眼。

立嫡立長是祖宗家法,算上郭鴻,郭氏一門出了七個執掌律法的廷尉,郭鴻理應帶頭支持嫡長,所以何進讓他出面請求立太子,他想都沒想就答應下來。可嘆他第一次奏事,就被打擊得夠嗆。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