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三国郭嘉成长日记攻是谁 > 第34頁(第1页)

第34頁(第1页)

一切準備就緒,誅殺宦官的行動猶如箭在弦上蓄勢待發。

若按荀昱的謀劃,宦官在宮中盤踞多年,根深蒂固,宮裡到處都是他們的耳目。所以這次行動一定要保密,度得快,尤其要瞞過太后。如果讓太后知道這個計劃,等於給曹節和王甫通風報信。

可以動用雷霆手段,帶幾十個獄卒進宮,先把王甫、曹節、侯覽等罪魁禍活捉,一網打盡。再公開地審判他們的罪行。這幾個閹人平日裡權勢滔天,作惡多端。一定要依照律法對他們作出最公正的判決,讓天下人心服口服,讓他們的黨羽無法辯駁。到那時再奏請太后誅殺奸佞,太后或許會又驚又怒,但還不至於把親爹竇武怎麼樣。也不至於包庇罪臣。

然而竇武覺得作為一個文人雅士,有事動嘴就行了,最多再動動筆桿子。一上來就動手,憑武力暴力解決問題,太粗暴了,有失身份。於是由竇武帶頭,陳蕃、李膺、杜密等重臣紛紛動口動筆,寫了一堆彈劾諫書,奏請太后下旨誅殺王甫等宦官,並禁止宦官參政。

太后不同意。理由很充分:宦官參政自古就有。何況皇帝年幼,需要她臨朝輔政,她一個婦道人家,總不好直接和一群大老爺們商議朝政吧?再說曹節和王甫真的很會伺候人,捨不得殺。

奈何竇武和那些宦官已經是不死不休的局面。他勸不動太后,居然帶人沖入禁宮,想要斬殺曹節、王甫,行動遭到太后的阻攔,只殺了中常侍管霸、蘇康。

事情簡直不能更糟。如果竇武能順從一些,不要忤逆太后,不要和宦官撕破臉,局勢依然會保持著表面上的和平,你好我好大家好,他們還有時間從長計議。

如果竇武能強硬到底,頂著太后的威壓直接把王甫等閹人清理乾淨,至少消滅了政敵,永絕後患。可是現在,他們隨時可能遭到宦官勢力的清算,甚至禍及家族。

荀昱機關算盡,卻沒料到竇武是這樣一個看不清局勢的蠢材。當權者都喜歡玩平衡術。尤其是本朝,皇族宗室暗弱,國家權柄被外戚和宦官牢牢地把持著。一位皇帝能活多久,往往取決於他能把朝中的各方勢力平衡多久。當年桓帝一登基,就不得不從當外戚的傀儡、或者抬舉宦官幹掉外戚然後任由宦官干政之中做一個選擇。

腦袋沒被門夾過的皇帝都會選後者,因為外戚很可能弄死皇帝,來一出謀朝篡位的大戲。宦官雖然也不是什麼好鳥,但他們篡不了國,頂多貪財怕死禍害人。兩害相較取其輕嘛。

至於竇太后,小皇帝在位,她才是獨斷乾坤的臨朝太后。要是換一個天子,朝堂上還能有她什麼事?這一點她還是拎得清的。

這些宦官行事如此肆無忌憚,所倚仗的就是太后和皇帝。竇武的這種做法,除了讓太后和皇上生出忌憚之心,順便提醒曹節和王甫下一個應該弄死誰,還有什麼用?難道吐沫星子就能淹死王甫?

荀昱感到腦門隱隱脹痛,他按著太陽穴道:「公房兄,當初你極力反對我附庸竇武,是不是早就料到他成不了事?」

公房是郭禧的字,朋友之間互相稱呼表字顯得更親近,然而郭禧當了這麼多年廷尉,本著秉公執法的原則,早將親朋好友都得罪了一個乾淨。這幾年極少有人稱呼他的字。

郭禧歪歪斜斜地倚在几案上,又低又磁的聲音帶了一絲戲謔:「此番竇武上位,曹節和王甫出力甚多。說句不好聽的,他們都是賊,勾結在一起,竊國成王侯。現在分贓不均,又反目為仇。竇武啟用你和李膺,無非是往臉上貼金。你們要借他的勢,他想借你們的名。各取所需罷了。依照竇武那猶疑多慮的性子,他必然做足了禮敬賢士的表面功夫,拉你下水,卻不會把你當成心腹。」

荀昱自嘲一笑:「實話說出來真傷人啊。」

「伯脩,別趟渾水了,回潁川去吧。」

「羌人劫掠三輔,鮮卑入寇遼東。烏桓、南匈奴叛了又降,降了又叛。河內鬧饑荒人吃人,像我這樣百八十斤的胖子做成肉脯才賣十幾錢一斤!還不如狗肉值錢。侯覽貪污索賄,斂財數十億,侵占民宅三百多所,僭用宮制建造府邸十六處。王甫有過之而無不及。這個天下亂了,回潁川又能安穩多久呢?我回潁川,你也回潁川,任由胡虜南下牧馬?任由貪官污吏荼毒百姓?」

郭禧無視老友因為激憤而漲紅的面孔,漫不經心地收拾著棋子,「巨龍打盹的時候,窺伺在一旁的虎狼當然會撲過來咬上幾口。這些年,彈劾宦官貪腐專權的同僚沒有一百個也有八十個,他們的結局都怎樣?我們和他們相比,是更得陛下的信任,還是資歷更老,手段更高明?」

一時間,倆人都沉默下來,不再說話。大漢變成今天這個樣子,宦官、外戚、士族都有責任。

王甫是先帝爺龍袍上的虱子,要是擱在從前,先帝不點頭,沒人敢把他捏死。現如今,小皇帝只是一個傀儡,竇武扯著誅宦官的大旗,拉攏士族,收買人心,他是想當周公,還是想當王莽呢?

那些被竇武煽動的名士,有多少是像荀昱這樣想改變宦官專權的局面,打擊貪腐。又有多少是賭徒是野心家,滿腦子都是爭權奪利,要為家族謀取更大的利益呢?

過了良久,荀昱低聲道:「我府中的僕從都已遣散,只有六弟荀爽同在京師,若有不測,還請公房兄護他周全。」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