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门前流水尚 > 第19章 女人女人(第1页)

第19章 女人女人(第1页)

也许是第一家喜果子的订单来的太容易了,妈妈跑了五六个村子,散了好几包果子。想着不说顾客盈门,至少细水长流。

想着万一再有人家订货,又会忙不过来,还得麻烦姥姥舅舅。现在天冷,就和爸爸每天下午凑空炸一些,三天过去了,居然没有来一家客户。

爸爸开始抱怨:“啥事儿都急!看看现在,这么多的果子,咋办?”

“咋办?往家里一坐,买果子的就来了。好事儿都等着你呢。”妈妈反唇相讥。

“你……”爸爸也生气了,“就像以前,卖的配件,一回挣几块钱不就妥了吗?嫌少,人家的钱大风刮来的?就数你最能!”

“人家的钱是不是大风刮来的,我不知道。反正咱家的是大风刮来的,说给就给了吧,还成百成百的给。”妈妈想起了被奶奶“抢走”的二百五十块钱,更是气不打一处来。

“啥叫抢走?孝敬老人不应该吗?”爸爸怒视着妈妈,眼睛里似乎有把火。

大勇惊恐的看着愤怒的爸爸妈妈。婉玉在冷眼旁观。

“孝敬,不给不行的钱也叫孝敬?人只要一老了,天天歇着,专门挑媳妇儿毛病,等着孝敬。要说孝敬,俺爹俺娘也养我二十多岁,咱也该孝敬他们二百块钱块!”妈妈得理不饶人。

爸爸说不过,攥紧拳头就站起来了。

婉玉见状,赶紧从书桌前起身:“爸爸妈妈都消消气。咱们现在该想想办法把咱家的果子卖出去,而不是互相埋怨。先想啥样的人家要买果子,是人家需要,比如这家里要娶媳妇儿。再有就是咱家的果子价格便宜又好吃。现在快过年了,娶亲的人家多,咱家的果子便宜又好吃了,为什么还没有人来买呢?那应该是别人还不知道咱家有果子。咱得让人家都知道,就像前几天妈妈做的,在代销点里给村里人分果子,那样也只能有几户人家知道。咱要想打出名气得慢慢来。要不就还像妈妈一样。到每个村子里去做广告,让大家伙们都知道。要不妈妈赶集是在摊上摆几包,知道的人也会多一些。

爸爸沉思了一会儿,抬起头来:“成,明天你下集回来,在家里歇着,看着大勇。我骑车去其他的村子里跑跑,问问有谁家结婚,需要喜果子。”

婉玉看妈妈又想讥讽爸爸不行。赶紧说:“妈,这可是你的不对,爸爸想改变,想为家里分忧,你不能总拿老眼光看人。”

婉玉想了想:“还有刚才爸爸妈妈都说到的孝敬老人。我也想了想,孝敬老人应该,比如将来等你们俩老了,我和弟弟也会孝敬你们的。你们俩要是能干活儿,却只躺在床上,啥都等着我们俩,那我最多保证你们不饿肚子。绝对不会把我家里的钱都拿过来给你们。”

妈妈又想张嘴说爷爷奶奶的事儿,婉玉朝她轻轻地摇了摇头。婉玉现,爸爸虽说愚孝,心里还是明白事儿的,刚才的话,他好像多多少少听进去了一些。

西院的奶奶家,吃完晚饭,二姑在厨房刷锅,小叔在奶奶面前上眼药:“娘,我闻着大哥家天天炸果子。前天送来那一碗,早就吃光了,也不说再来送一碗来。”说完还咂咂嘴,好似回味果子的香甜。

奶奶从鼻子里“哼”了一声:“那个白眼狼,往后不用再提他,我恨不得他小的时候扔到尿盆子里淹死他。石滚,你娶了媳妇,可别学你大哥。”

“娘,你放心吧,我要是娶了媳妇,她敢不孝顺你,我打跑她。”小叔望着奶奶的脸色讨好的说。一幅母慈子孝的美好画面。

爷爷坐在小凳子上,一口一口,抽着自己卷的烟,沉着脸不吭声。

一会儿,住在奶奶前边的邻居竹筐爷爷和竹筐奶奶来串门子,四个个老头老太太在一起,嘴里说起谁家的媳妇不孝顺,摇摇头,“想想咱嫁过来时候,天天给公公婆婆倒尿桶。”

“谁不是啊。我也倒了很多年。看看现在的媳妇儿,啧啧啧,那真是骑到公婆头上来了。”

竹筐奶奶得意地说:“俺家铁柱当家的很,媳妇儿敢说个不字,一脚踢过去,屁都不敢放。老话说的好,打到的媳妇儿揉到的面。这媳妇不打不知道东西南北。”

“嫂子,我是没有你那福气。”奶奶一脸羡慕,撩起衣襟擦擦泪。

听着竹筐奶奶在那里炫耀,奶奶想起了自己那窝囊的大儿子,强势的儿媳妇,恨的牙根直痒痒。却从没有想过她的公公婆婆和丈夫,在她面前都是小心翼翼,说话时都要先望望她的脸色。

老支书家里。老支书抽着旱烟,慢条斯理地对老伴儿说:“他妈,娶媳妇还是得找个能干的,看看石头,闷头不吭声,不像个有能力的,人家娶的媳妇能干,赶集上店,将来村里也许属他们家过的好了。”停了一会儿,“石头家里那个闺女真不赖。”

满仓书看着自家比婉玉大三岁的儿子,恨铁不成钢:“大刚,你瞅瞅人家婉玉,再瞅瞅你,人家才六岁多,就上三年级了,不管大考小考,回回一百。再看看你这脑子,榆木疙瘩不开窍。你也和婉玉学学,不许和那群小子疯跑了,天天像野马。”

夜里看着熟睡的儿子,瞪着黑乎乎的屋顶:“玉霞,你说咱和石头家定个娃娃亲咋样?”

“你想啥呢,现在是新社会。不兴那一套。”

满仓叔感慨:“要是兴定娃娃亲就好了,我还就是看好那个闺女,心思多,心眼活,是个好的。”

满仓媳妇想:咱儿子又高又胖,干活儿是把好手。我可不想娶个太聪明的儿媳妇,不好领。

这些人的想法婉玉不知道,也管不着。只想着自己的学习,看看张卫民的成绩,觉得自己再跳一级就不太现实了。除了年龄小,自己的智商一般,并不适合学的太快,踏踏实实做好自己就行了。

妈妈早起再去赶集,都带几盒果子,一起摆摊。中午妈妈回来后,爸爸骑着自行车,去各村里做推销。婉玉想,这恐怕是新中国农村出现的最早的推销员了。

付出就有回报。两天后,就又来了一个订喜果的,还有代销点零散着卖的。家里的订单慢慢的接上了。舅舅舅妈天天来回跑。

一进腊月,结婚的人多,订单猛增。还有村里人零零散散来买。姥姥家里还有姥爷,他不会做饭。舅妈来了,姥姥不能再天天来了,爸爸妈妈,舅舅舅妈天天忙到半夜。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