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门前流水尚 > 第七十四章 遇奇葩(第1页)

第七十四章 遇奇葩(第1页)

放假的日子,婉玉不能像后世的学生一样,睡到日上三竿。家里有生意,腊月里生意好,要早早开门,早饭吃的也早。

婉玉一家人和娜娜在吃早饭,煮鸡蛋,白菜猪肉炖粉条和大米粥,还有北方人离不开的白面馒头。大勇特别喜欢吃米饭,妈妈常常笑他是不是出生的时候抱错了,把人家的孩子抱家里了,没准他的爸爸妈妈是吃米饭的南方人。开始大勇还真有些半信半疑,生怕有一天突然站出来一个人说是自己的爸爸或妈妈。

婉玉看出来他的担忧,忍住笑偷偷告诉他,自己亲眼见他在自家的床上生下来的,压根没去过医院,咋可能会抱错?小小的他那颗提着的心才放下了。

说归说,因着大勇的缘故,妈妈每天都会熬米粥。熬的时间长了,米粥稠,入口细滑,散着大米的清香,大勇每天早上都能喝上一大碗,婉玉也很喜欢。

正吃着,听见妈妈说:“嫂子,你们来了。吃饭了吗?再吃点吧。”

婉玉抬头,见大娘和爱玲妈一起走了进来,喊了一声“大娘”,仍低头吃饭。

“金贵家的呢?今天有事儿了?”妈妈问。

大娘欢喜地说:“有好事儿。你猜猜是啥事儿?”

“怀孕了?”妈妈惊喜地问。

“对,怀孕了!”大娘和妈妈都欢喜得眉眼弯弯,合不拢嘴。

“啥时候的事儿?”

“昨个觉得不得劲儿,满堂叔号脉给号出来的。”几个人都替金贵婶高兴。

金贵婶结婚大概有十年了,婚后一直不孕,吃了很多苦药汤,才在第四年生了一个儿子。幸亏是生了个儿子,要是个闺女,以村里人那种重男轻女的思想,得听多少难听话。看见别人家有儿有女,她眼馋,一直想再怀一个,最好是个闺女,凑成一个好字。

这不,一直等到第十年,相隔六年,终于怀孕了,这回估计呆在家里,哪都不敢去了,安心养胎。过了年恐怕也无法跑业务送货了。

对于金贵婶怀孕,婉玉喜忧参半。在心里感叹,身为女人,好像来世上一遭,就是为了这个。一个女人不结婚生子,在别人眼中就是不完整的人生。社会认为女人可以没有能力,更不提事业,必须要生几个孩子,才算成功。

像金贵婶,多有能力的一个人,可能她的销售生涯从此结束了,村子里会多上一个抱着孩子,顾不上梳头洗脸的女人。

记得后世一位大学女教授讲过:“一个女生,如果不考虑恋爱和生子,这一生能实现很多理想。”结果遭到了许多的人的攻击,说她误导学生,只图一时嘴快,不配为人师表。甚至一些女生的家长,生气地要求女儿转专业。

纵观人的一生,婉玉觉得女教授的话并没有错,不恋爱生子,拿出全部精力去干事业,女人未必比男人差。现在社会上的很多人认为女人就像牛马一样,为了社会的繁衍大计,为了后继有人,丝毫不顾惜女人自身的愿望,用舆论洗脑,无声地剥夺了女人的选择权利。

感叹完了,干活不能少。自从放假了,婉玉站柜台卖东西,看秤,算账,收钱,比大人利索,一个人绰绰有余。

临近年关,俭省了一年的人家,为了招待客人,都要买些牛肉、猪头肉、猪肝什么的。新定亲未娶亲的年轻小伙子,还需要给丈母娘家里送一些。大舅妈的生意异常火爆,大舅的木工活也忙,抽不开身。姥姥和姥爷年纪大了,还有小宝要带,累得腰疼。

大娘和爱玲妈去帮忙清洗猪头货,刮猪毛,翻猪肠子。两个都年轻能干,自是姥姥姥爷不能比的。半天下来,大舅妈就和妈妈商量:“姐。你家里能忙过来吗?要是忙得过来,让嫂子她俩在这儿帮忙几天吧。”

妈妈点头。大舅妈追着说:“最好天天来,我给双份工钱。”

妈妈笑了:“这几天挣钱了吧?口气都大了。”

“也没有。太忙了,外人又不好用。嫂子她俩要是晚上不走才好嘞。”

晚上不走的事儿,妈妈没有答应,眼看过年了,家里离不开女人,她们白天不在家,夜里回家看看,知道家里准备咋样,才肯放心。只同意她俩年前头在集上帮忙,双倍工钱,俩人一听也乐意。

婉玉想,所有人当了老板都是一样的,看看现在的大舅妈,快赶上周扒皮了,永远嫌工人干的时间短。该说不说,主要还是大娘她俩太能干了,又知根知底。

就这样,大娘和爱玲妈临时“借调”到了集上,每天天不亮就往集上来。

再说婉玉家,婉玉看自家的蛋糕卖的虽然好,却不如猪头肉、牛肉的,家家都需要。因为是散称的,走亲访友不好看。说到底,还是包装不行,谁走亲戚总不能拿着几个鸡蛋糕。像果子,可以包装成一盒一盒的。

换包装!婉玉决定了。现在很方便,婉玉家已经和一家个体的包装作坊成了关系户。到邮局,一个电话打过去,第二天一早,新式包装袋就送来了。十分方便,相比当年,为了包装的事,一家人跋山涉水一般,搭着公交车去县城。三天时间,送来的包装袋,都觉得很快。还是个体生意服务态度好,为了挣钱,当天晚上就印刷出来了。

婉玉她们,六个一摞,三排,十八个鸡蛋糕,封一袋。上秤一称,一斤多一点儿,零售定价三块钱。

妈妈担心不好卖,“这比散称的贵了。”

“咱们这样的包装,卖的就是品味。都知道鸡蛋糕比果子有营养,口感好,老人孩子都爱吃。走亲戚时拿上一袋,是不是比拎着一盒果子有面子?”

已经到这儿了,只能干下去。婉玉把装好的袋子,抱到前面柜台摆好。没多久,就有人问价钱。

“阿姨,三块钱一袋。”

女人看着包装新颖,想要又嫌贵,不住地还价,“便宜点儿嘛。经常来你家买东西。”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