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为谁辛苦为谁甜采得百花成蜜后的意思 > 第5章 大学同学齐相聚 二次登基远扬名(第1页)

第5章 大学同学齐相聚 二次登基远扬名(第1页)

诗曰:

师范学馆聚群星,男师励志为天晴。

力挽狂澜洒热血,匡扶教育享太平。

上文书说到李成危在关帝庙与众兄弟拜别。王朝义、金占虎、牛御和火妹妹没过多久就踏上回乡旅程。其他人暂且不提,单说李成危。

九月,京师师范学馆开学,李成危带着行李来到大学报道。京师师范学馆位于城西郊外,总共有两个校区,一个称本部,另一个称东校区。按照学院来划分,李成危所在的小学教育学院属于东校区,因此今天在东区报道。这天上午格外的热,太阳高照,炙烤着大地,李成危刚进校门就见院内的人乌泱乌泱的拥挤不动,都是前来报道的学生。他看这么多人又没有一个维持秩序的,也没有能提供询问的人,心里不禁有些烦乱。他用眼睛四下一扫,现侧殿的回廊下有一个人正骑在长椅上,脑袋靠着立柱,嘴里吸着烟袋。烟草在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抽烟也随之逐渐流行。往此人身上看,头戴软包巾,上穿白色麻衣长衫,腰佩一块指甲盖大小的翠玉,脚踩一双黑布鞋。李成危觉得此人与众不同,有一种文人的傲气,想看看他是何等相貌,于是就走上前搭话。“敢问这位公子,这里可是京师师范学馆报道的所在?”这人放下手中眼袋,歪过头看了李成危一眼,冷冷地回了一句:“嗯,是啊。你也是考进来的?”李成危觉得好笑,不是考进来的还能是怎么来的?转念一想,哦,他可能误会了,如今朝廷腐败透顶,听说确实有不少关系户是花钱买进来的。李成危接着说:“公子所言不差,我是新考进来的。”这人听完,态度有所缓和,正式地说:“慢慢,别叫我公子,我只是一平民尔。在下泠寅道,怀柔人氏,也是新考进来的学生,专业是中文。”“哦?”李成危没想到这位跟自己的专业一样,“在下李成危,西城人氏,也是中文专业,咱们是同学哩。”借着同学的关系,两人越聊越多,结果竟然现还是同班同学。

聊天过程中,李成危不断打量了对面的泠寅道:泠寅道身高和自己相仿八尺挂零,天庭饱满,地阔方圆,四方脸,一字眉,大眼睛,鼓鼻梁,方海口,头蓬松盖住右侧额头,皮肤白皙,面如冠玉,看不出什么青春痘,身材偏瘦,大约在一百二十斤左右。从长相到举止谈吐看得出此人不同凡响,不仅有一股文人的傲气,还有一种来自内心深处的自卑感。

谈着谈着不知怎得就聊到了家世上,泠寅道从背包里取出一本《李卫公问对》递给李成危:“你看看这个,识不识的?”李成危一看这本实在是太熟悉了,因为平日里他喜读兵书,从中学时就开始看《孙子兵法》、《三略》、《六韬》等,《李卫公问对》也看过不止一回。李成危答道:“当然认得,《李卫公问对》是中国古代的一部着名兵书,内容相传为记录唐太宗和李靖关于军事问题的问答。全书共分上、中、下三卷:其中上卷四十问答,中卷三十三问答,下卷二十五问答,凡九十八次问答,约一万余字。在宋代神宗元丰年间被列为《武经七书》之一。难道这本书与兄台的身世有关?”“今天可算碰上识货的人,兄弟说的一点都没错,这书确实和我的身世有关。此书乃我传家之宝,我就是大唐战神李靖的后人。”接着,泠寅道把自己的祖先李靖归隐之后生的事情详细地叙述了一遍,又把因家道衰落举家迁至幽州以北的怀柔县,为避祸将李姓改为泠姓的事讲述的清清楚楚。泠寅道看李成危将信将疑,又站在空旷之处打了一套李靖明的天霜拳。李成危吃惊非小,没想到天下英雄豪杰就近在自己眼前。借此良机,李成危说出了自己是李世民之后的身份。泠寅道记得书中李世民的画像,再仔细端详李成危,越看越觉得像。两人互换了名帖,泠寅道比李成危大两天。历史上李靖也比李世民年纪大,真是千古君臣好轮回,这么一来,彼此觉得关系更近了一层。

二人报到登记后走进宿舍楼,来到宿舍房间,屋里已经有两个人。四人见面彼此介绍,都是中文专业的同班同学,但不同住一个宿舍。先到的两个人中,一位叫皮皮炫,来自顺天府大兴县,身材高大,虎背熊腰,比李成危还要高半头,说话瓮声瓮气的,脸上的青春痘最为明显,大的里面套小的,小的里面藏着孙子辈的青春痘。另一位叫怀顺,来自顺天府顺义县,身高八尺而形貌昳丽,是个帅小伙儿,戴着一副眼镜,显得文绉绉的。

四人正在交谈,就听屋外楼道里有人说话:“哎到了,就这就这,甲一零五,我看看都谁来了哈!”话音刚落,门口出现一个人影,身高八尺左右,肩宽背阔,肌肉结实,四方脸,长着一双笑眼,眉毛粗而齐,鼻直口方,软齐眉,左右一对元宝形的大耳朵,一部短茬儿连鬓络腮胡须显得十分威武。此人非别,正是同班中的最后一个男生——殿前香。殿前香接着说:“呦,泠寅道、皮皮炫、怀顺、李成危。”报道之前领取入学通知书时,每个人就见到过同班同学和室友的画像,所以现在能一一辨认。殿前香问大家:“哎我说,你们怎么都想起报这专业啊?”“介绍宣传的时候不讲得很清楚吗?”“啊——我说也是,教师一行也算半个吃皇粮的,虽然比不了金饭碗,但也算个铁饭碗吧。”“就怕迟早有一天铁饭碗生锈喽。”五个人聚在一块有说有笑,泠寅道和皮皮炫、怀顺在隔壁的甲一零四屋住,李成危和殿前香在甲一零五住。甲一零五里不止他们二人,还有三个英语专业和一个数学专业的同学,分别是肥龙、林蓝、水国杀和钾钙钠。

长时间接触下来,李成危现泠寅道是文武全才,而且胸怀大志、志虑忠纯,一心匡扶教育事业,光宗耀祖重振家业。殿前香虽然平时看上去有些放浪形骸,但关键时刻从不掉链子,从不说自己有多么大的志向,只想当好语文老师,交朋友讲义气。而且此人信佛,扫地不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慈悲为本,善念为怀。由于大家都是比较好交朋友的人,待人随和爱说话,再加上小学教育中文专业的男生人数少,因此和其他班的男生也都认识,这里面就包括两个特别人物,一个叫骆足,另一个叫伍三海。骆足身高七尺半,一张四方脸,面如银盆,白中透黄,浓眉阔口,塌鼻梁,薄嘴唇,长垂肩遮住双耳。骆足在众人中和李成危关系最近。他不像李成危那样喜欢结四海之友,而是要交志同道合之人。此人思想深邃,学富五车,对教育事业也有自己的理想追求,平时与大家聊天中经常讨论文学与人性方面的问题,说话比较含蓄。伍三海身高八尺半,肉乎乎一张圆脸,脑门宽而亮,精气神十足,细目横眉,鼻子圆润,小嘴不大,上唇两侧一层八字胡。此人平时讲话大说大笑不拘小节,知识丰富,眼界开阔,目标明确,对当前教育政策不满,四年后要考取学究生,通过高学历进入教育司,掌管权力后进行教育改革。兄弟众人和而不同,彼此帮助,亲如一家。

李成危和泠寅道是名人之后,但又都没权没势。大丈夫建功立业、名扬四海方显男儿本色。为了光宗耀祖,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想到了向身边人一点点透露身世,扩大影响力。但大学不像中学那样环境比较封闭,对外比较开放出入自由,而且上课是走班制没有什么班级概念,再加上京师师范学馆绝大多数是女生的特点,能向周边传播的范围很小。李成危和泠寅道对此事很头疼,没想到有什么好办法。骆足想到了一个好主意,说:“我有一计。危哥你之前在中学演过‘登基大典’,如今为何不加以借鉴,来个二次‘登基’?咱们大学有元旦晚会,可以在晚会上表演。大学的开放式对我们来说是优势,一定会有社会上有权势的人来看表演,那样你们的名声不就传出去了吗?最好再找些女生来参与演出,那样更有观赏性。参与演出会有学分挣,她们能来。”“真是妙计!”

这些哥们跟班里的女生都不太熟,能说得上话的也就有一个宿舍的人。这个宿舍里有四个人,非别是郑竹姬、瑰瑾、隋便莱和拓拓元。郑竹姬瘦高的身材,七尺挂零,长得一张西洋娃娃脸,很有气质,面如白玉,柳叶眉,杏核眼,杨柳细腰赛笔管,说话是燕语莺声,家住崇文郊外,房屋百座、良田千顷,不知道家里是干什么工作的。瑰瑾七尺身材,长着一张长乎脸,一字眉,垂眼目,驼峰鼻,上嘴唇薄,下嘴唇厚,长飘飘,家住延庆县,说话带延庆乡音,为人随和,在同龄人中向姐姐一样。隋便莱小头不大,身材矮小,将将六尺半,人送外号土拨鼠,小圆脸,宽眉毛,圆眼睛,蒜头鼻,薄嘴片,双耳挂坠,棕色长垂于胸前,也是延庆县人,说话带有乡音。拓拓元略高一些,七尺有余,饼子脸,弯眉毛,丹凤眼,水滴鼻,薄嘴唇,大嘴叉,一头乌黑短,显得风格干练。

哥几个之所以与她们较熟悉,是因为开学后不久班内开展集体活动,这四位女生是组织者与男生有所联系。李成危看此计可行,就跟瑰瑾主动说明演出之事。瑰瑾自己同意,回去跟闺蜜商量后其他几人也都愿意参加,而且又从班里找了几个女生来。人员凑齐,大家开始分配角色。李成危和泠寅道扮演李世民和李靖自不必说,其他兄弟扮演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杜如晦这些大臣。女生的设计是在登基大典过程中表演中华和西域各国、朝鲜、日本等地的民族舞蹈,以彰显天朝盛世,万国来朝的景象。

大致框架已经确定,但内容是具体哪句台词该怎么说,哪个人物该怎样出场还需要细细斟酌。最后大家不约而同想到请老师来帮忙,有他参与演戏必然成功。这老师非是旁人,正是当时大名鼎鼎的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明嘉靖二十九年,汤显祖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其祖上四代均有文名,多满腹经纶的学者;母亲也自幼熟读诗书。祖辈的认真求学的态度在汤显祖幼小的心灵中打下深刻的烙印。汤显祖天资聪慧,从小受家庭熏陶勤奋好学。五岁时进家塾读书,十二岁能诗,十三岁从徐良傅学古文词,十四岁便补了县诸生,二十一岁中了举人。按他的才学,在仕途上本可望拾青紫如草芥。但是,当时跟随整个明代社会一起堕落的科举制度已经腐败,考试成为上层统治集团营私舞弊的幕后交易,成为确定贵族子弟世袭地位的骗局,而不以才学论人。万历五年、万历八年两次会试,当朝辅张居正要安排他的几个儿子取中进士,为遮掩世人耳目又想找几个有真才实学的人作陪衬。他打听到海内最有名望的举人无过于汤显祖和沈懋学等人,就派了自己的叔父去笼络他们,声言只要肯同宰相合作就许显祖等中在头几名。以宰相之威势加以许多人梦寐以求的诱惑,沈懋学等出卖了自己果然中了高科,但汤显祖却洁身自好一无所动。他虽然并不反对张居正的政治改革,但作为一个正直的知识分子十分憎恶这种腐败风气,因而先后两次都严峻地拒绝招揽,说“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结果使汤显祖名落孙山,而且在张居正当权的年月里他只会永远落第,但因此汤显祖却以高尚的人格和洁白的操守得到海内人士的称赞。张居正死后,张四维、申时行相继为相,他们也曾许翰林地位拉汤显祖入幕但都被拒绝。万历十一年,三十四岁的汤显祖才中了癸未科三甲第二百二十一名进士,虽然仕途从此刻正式开始,然他对官场极其失望于是自贬到京师师范学馆教书。当时京师师范学馆是文人荟萃之地,诗文家、戏曲家无数,前后就有徐霖、姚大声、何良俊、金在衡、臧懋循诸名家。汤显祖在此一面以诗文、词曲同一些人切磋唱和,一面研究学问做书中蠹鱼。期间,汤显祖创作戏剧《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李成危等人对老师的《牡丹亭》倒背如流。汤显祖也十分支持自己的学生表演话剧,倾尽所有为“登基大典”出谋划策。

演出当天台下座无虚席、人山人海,氛围十分热烈。当李成危等人伴随着音乐出现在舞台上后,现场的气氛到达了顶点,当几个女生穿着各色服装翩翩起舞之时,台下众人又看得如痴如醉,可以说演出非常成功。之后的一段时间内,京城里确实有一些人在议论“登基大典”的事。

然而哥几个不知道的是,那天台下来了一位重要人物,此人姓施名百年。施百年是何许人也,且听下回分解。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