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西夏风云 > 第101章 索讨叛将(第2页)

第101章 索讨叛将(第2页)

杨守素再次躬身施礼:“臣谢陛下厚爱,这是臣的职责。”

君臣二人正说话间,侍臣急急忙忙进殿,禀奏:“报陛下,静塞军司紧急上表,并言:‘蕃官浪瞎等七百六十二人,为环庆经略司招诱,已于前日越境内降宋朝’。”

李元昊和杨守素一听,立即火冒三丈,不等李元昊话,杨守素道:“宋朝边将不遵守誓约和宋仁宗的诏旨,又诱我边将叛逃,臣立即启程进京,誓将叛逃者讨回归案。”

李元昊道:“爱卿刚刚回来,风尘仆仆,车殆马乏,先回府休息几日不迟。事有事在,大宋朝抵赖不了。”

宋庆历六年(公元1o46年)五月,京师汴梁地区暴雨如注,京畿路很多地方受了水灾。洪水刚刚退去,又生地震,百姓房屋倒塌无数。

朝廷之上,君臣正在议事。

贾昌朝启奏:“大宋自先皇立国,每以恤民为要务,累朝相承。凡无名苛捐杂税,常加革除。一遇洪旱地震等灾害,均减免税赋。臣启皇上,京畿路诸府县先遭水灾后遇地震,当除本年的税赋。”

宋仁宗道:“准奏,诏开封府,免今年税赋;核准受灾情况,重灾者由府库支取钱粮救济。”

枢密副使庞籍启奏:“自陕西、河东用兵以来,税赋增加,民不堪受。臣自陕西归朝,深感民之困苦。臣启皇上,减陕西与河东民赋,以养于民。”

宋仁宗想想,下旨:“今西夏归顺,战事多减。令陕西、河东诸路转运使,罢除用兵所加赋税。今后不得复加。”

枢密直学士文彦博启奏:“陕西、河东诸路招讨使原为征讨西夏所设,今西

夏归附朝廷,其职已不适时宜。臣启皇上罢除。”

庞籍奏道:“臣附议。”

宋仁宗看看二人,下旨:“准,罢除陕西、河东诸路招讨使,其职官员等朝廷议定后再行调遣。”

通事太监进殿:“启禀陛下,西夏使臣杨守素觐见。”

宋仁宗感到有些意外,对群臣道:“夏使离去刚过三月,怎么又来了?”

文彦博回奏:“以臣揣度,夏使复来,当为归附边民之事。”

宋仁宗点头,抬抬手,“宣。”

杨守素进殿,三呼万岁,朝仪已毕,退到西廊站定。

宋仁宗对他道:“贵使前脚离朝,后脚进殿,可谓脚步迅捷。”

杨守素走到殿前,躬身回奏:“非是臣脚步迅捷,从西夏到京师,往来三月有余,如无要事,不敢枉登天阙。”

宋仁宗问:“有何要事?”

杨守素奏道:“前次微臣来朝商议两边归附边民之事,陛下曾下旨:‘增设誓条,再有过界者,虽是原来的边户,也不得容纳。’新誓议文本业已送达西夏,臣想边缘官府大吏也收到了。臣回道西夏,即得报蕃官浪瞎等七百六十二人,为环庆经略司招诱归降朝廷。臣特奉我主之命,前来索讨归附朝廷的浪瞎等人。”

宋仁宗一听,心中疑惑,道:“朕尚未得到呈报。”

这时,文彦博再出班启奏:“臣启陛下,臣已有本奏浪瞎归附朝廷,没等上本,皇上即宣夏使觐见,本奏只在臣手中。”

宋仁宗道:“呈上来。”

太监走下高台,来到文彦博面前,将奏本取走,回来放在龙案上。

宋仁宗打开奏本御览,看完对杨守素道:“各地生事件,需逐级上报,时间缓慢了些。现在,朕知道了。”

杨守素心里言:大宋朝有什么大事,都是十万火急快报飞送朝廷。我都来回走三个多月了,朝廷才上报皇上。不管怎么说,皇上知道了,看他如何处理。

于是,杨守素又启奏:“臣启皇上,按照誓约遣返浪瞎等七百六十二人。”

宋仁宗心里本不愿意遣返,但金口玉言说出去了,又在和议文本中增加誓约,不能违反,只得忍痛割爱。于是对杨守素道:“按誓约规定,浪瞎等七百六十二人,遣返西夏。”

杨守素立即跪倒磕头,“谢陛下隆恩,天朝果有信誉。”

宋朝将浪瞎等人都夹上枷锁,派大军押送。

杨守素等使团人员紧紧跟随,监督遣返,并派人火回去禀报。宋军将遣返人员押送到宥州,交割给杨守素。李元昊已派使臣在宥州等待。杨守素见诏书,命夏军将浪瞎等人关押。第二天,将浪瞎等七百六十二人全部处死,枭悬于边界之上。

此事震动宋夏,宋朝痛惜,西夏颤栗。有意叛夏投宋的人大惊……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