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我和太子调包那些年 > 第165頁(第1页)

第165頁(第1页)

徐皇后已經輸無可輸了,膝下一雙兒女還要活命,不到十拿九穩絕不會挑戰惠帝良心。

第98章

太寧公主並非惠帝親生一事愈演愈烈,戲班子扣在天牢不得出牢門一步,可京城裡的戲班子多得是,一齣戲唱火了其他戲班子也跟著唱趁機收攏主顧,但唱到第二場台下觀眾正拍手叫好時忽然來了一隊官兵把守各處還把台上幾位角押走了,百姓惶恐疑惑之餘才明白過來這裡頭的事兒大了。

恍然大悟之餘就是憤怒和好奇,官兵堵不住悠悠之口,換子疑雲徹底傳揚開來,朝廷御史聞風而動,有人攻訐周貴妃陰謀換子混淆皇家血脈,有人狀告太寧公主行事霸道,無故軟禁一家戲班老小令人生存艱難甚至謀害人命,再就是有人查出太寧公主出生那年正逢還是太子的惠帝隨先帝南巡,公主出生在梅州,出生當日惠帝伴駕未歸,還是侍妾的周貴妃一人在後院掙扎生下孩子,而當時有下人窺見周貴妃身邊的下人進出時均攜帶一個足以裝下生嬰兒的紅漆食盒,那人偷偷跟上去聽到過一兩聲貓叫般的哭聲。

朝中老臣似信非信,他們倒是見過太寧公主但已不記得當年周貴妃是何相貌,公主不像陛下也可以像親娘嘛!

巧也不巧,就在老臣們悶著這件事隨惠帝商議朝事時晉得寵的伊嬪在興慶宮宮門外求見,他們退下正巧和這位娘娘打了個照面,看清的剎那心裡不免突突,傳聞伊嬪像極了當年的周貴妃,可太寧公主的容貌卻與惠帝、伊嬪沒有任何相似之處!

所謂無風不起浪,難道太寧公主身世當真有異?

老臣們的猜測雖未宣之於口,但京城皇宮的有心人太多,太寧公主誰也不像的事傳的沸沸揚揚,若是有誰敢動手抓人堵嘴,儼然是此地無銀,惠帝沒有回應日日上朝沒個好臉色,還藉機訓斥了幾位從前立場不明的朝臣。

瑞王齊王紛紛上奏請惠帝肅清謠言,為妹妹正名,齊王還親自出手揍了兩位背後議論的公子哥兒,護妹之心溢於言表。

眾人都等著太寧公主的反應,她一沒有上奏哭訴二沒有請求惠帝查明真相,而是在惱怒至極的情況下朝大放厥詞的御史出手,稱他為徐家的狗。

當年伸手管公主駙馬家事的御史早就隨徐家覆滅而消失,太寧公主如此針對,御史大喊冤枉還鼓動同年一起上奏抨擊公主府橫行霸道,只他疑似徐家舊臣的身份實在敏感願意摻和渾水的人寥寥無幾。

再說兩位王爺與太寧公主關係融洽,他們對著幹不是惠帝帝一起得罪了麼?

下了朝齊王去探望楚淑妃,還未開口楚淑妃一記眼刀斜過來沒好氣道:「本宮知道你要說什麼,放心,後宮這塊兒我盯著不會興風作浪。」

這事兒明擺著是沖周貴妃、賈良妃和伊嬪,太寧公主倒台對她沒有任何好處,何況兒子和她自幼一起長大,楚淑妃就算當年對周貴妃有些怨言,但人死如燈滅,惠帝那幾分不值錢的喜愛也移到了旁人身上,她再摻和又有什麼好處呢?

何必對付一個孩子。

齊王裝模作樣地長舒一口氣:「母妃不犯糊塗,兒子就放心了。」

楚淑妃心情複雜:「你別高興太早,後宮摻和這事兒的可不在少數,你瞧著那位讓寶愛小心點兒吧。」

她朝鄭德妃居所方向揚揚下巴。

照她看鄭德妃與瑞王可真不怎麼樣,兒子在前朝為太寧公主呼喊,親娘在後頭暗暗使勁,無論結果如何母子倆都立於不敗之地,太不要臉皮了!

齊王哄著親娘說了許多好話,之後又急匆匆出宮去了公主府,他是半點不信那勞什子換子傳聞,父皇又不是傻子,如果柔瑾不是他心愛之人所生會疼著寵著寶愛這麼多年嗎?只不過是有心人瞅准了父皇與寶愛前段時間的彆扭,趁機離間罷了。

公主府一切照舊,齊王駕臨得到了十二分的禮遇,他熟門熟路直奔正堂不成想柔瑾正在招待客人,梅夫人與賀二夫人紛紛屈膝向王爺行禮,她們是長輩,齊王不必特意避諱遂一同落座。

小信兒睡醒吃飽喝足鬧著找母親,春櫻將他抱到前堂,還未過門檻他便掙扎著下地吭哧吭哧自個兒爬過了門檻在齊王誇讚聲中蹬蹬蹬跑向柔瑾,伏在她腿上打量眾位客人。

柔瑾教他喊人,他這會兒嘴巴利索,舅舅、奶奶都能稱呼響亮,梅夫人望著有些出神。

「這孩子很像他父親小時候……」

小信兒聽著是夸自己,歪著腦袋走到梅夫人面前伸出手來,這是要抱。

梅夫人遲疑片刻才彎腰抱他,小信兒自然而然摟住她脖子還很上道的朝臉上親了一口,他尋常不愛親人,每每想要母親抱他的時候才會親一口,平常伺候的奶娘丫環是甭想騙他親近。

「奶奶!」

「欸,小信兒真乖。」梅夫人一手攥拳搭在小信兒屁股後頭,垂下眼眸與小信兒笑,小東西沉甸甸的墜手,目光單純信賴,她心中一痛勉強又一笑。

柔瑾怕她累著:「信兒下來吧,你太胖了。」

小信兒初時不肯,在梅夫人懷裡膩歪片刻才注意到正堂還有一個舅舅,忙忙下地朝他去了,梅夫人下意識攔了一下又很快收回手。

這一異樣落入柔瑾眼中,她張了張口什麼都沒說,自從賀月珠出事梅夫人便對任何事都提不起精神,讓人瞧著心裡難過,將來真相大白,柔瑾不敢想又是何種處境。

Tips:如果覺得不錯,記得收藏網址或推薦給朋友哦~拜託啦(。&1t;)

&1t;: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