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我想要吕布 > 第57章 郑府酒宴(第1页)

第57章 郑府酒宴(第1页)

“康成公久等了!”郑泰人未到话先到,粗旷的嗓音传遍了整个府邸。

“我也是刚到不久,不知子干兄是否随公业一同回来了?”郑玄问道。

“自然,不止子干,还有一位小友也慕名而来!”三人在客栈已经喝了不少,互相之间称呼已经从先生晚辈变成老友小友了。

“晚辈吕奉先,见过康成公!”吕布拱手作揖道。

“你就是镇北将军吕奉先?”

“正是。”吕布心中有点儿小骄傲,看来自己的赫赫威名已经传播到这个当世大儒耳中了。

“康成贤弟不在庙堂,竟然也听过吕奉先的名字?”卢植意外的说。

卢植与郑玄同样师从马融,卢植是郑玄的师兄,所以两人一直兄弟想称。

“自然,月旦评中诗文字画第一的吕奉先我怎会没听过。”郑玄一脸严肃的说。

月旦评,东汉末年由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对当代人物或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的一项活动,常在每月初一表,故称“月旦评”或者“月旦品”。无论是谁,一经品题,身价百倍,世俗流传,以为美谈。因而闻名遐迩,盛极一时。其中最出名的评价就是针对曹操的那一句:“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吕布最讨厌这种自命不凡的儒生。郑玄不像卢植那样以儒生闻名,而后进入朝堂建功立业的人那样,反而是只卖弄文学与人辩论靠收徒过一生。

吕布认为郑玄这种人这和后世那种企业家讲师没什么区别,穿的西服革履给一群身价上亿的人讲怎么做生意,而下课的时候却因为盒饭里少个鸡腿就和主办方大打出手的人不也是如此吗?

不过吕布却没有表现出任何讨厌的神色,他本以为自己是靠勇武闻名天下,没想到却是因为月旦评让眼前这个大儒知晓。

“诗,什么诗?”郑泰对此并没有过多关注过,所以不知道吕布作过什么诗。

“就是那一句‘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我问你,我们读书之人真的如此不堪吗?以至于在你心里都不如一位百夫长?”郑玄对吕布难道。

吕布碍于眼前几人的名气并不好难,因为此时他麾下只有沮授一个谋臣,如果得罪了眼前几人那必将遭到读书人唾弃,以后再难有文人投靠。

“岂敢,不过是因为我文学素养有限,不足以靠文墨名扬天下,只能靠军功一点点晋升,所以当时才有这个言论。毕竟我是武夫出身,总不能自己说自己走过的路不是好出路,您说对吧?”吕布虽然在解释,但是语气不卑不亢,仿佛在强调我是镇北将军,封疆大吏,而你只是白身。

“哈哈哈,奉先果然有急智,老朽刚才全是在说笑。其实真正吸引我的是那句‘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虽然老朽没上过战场,但每每读到这里,老朽心中便出现了战场上金戈铁马的景象。这诗当为第一,敬奉先将军一杯。”

郑玄举起一杯酒一饮而尽,而吕布则是表现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双手捧着酒杯一饮而尽。

一杯酒下肚,吕布便察觉到了不一样。他端详了一眼酒杯,现这酒杯比汉朝常用的酒杯小了很多,和后世的白酒杯类似。并且这酒的口感和自己的“酽汾”好像一摸一样。

“奉先将军怎么样,这酒不错吧?这个是我专门委托别人才买到的。还有这酒杯,虽然精美但是也需要单独购买才行。”郑玄一脸骄傲的说。

吕布也现了眼前这个大儒的可爱,改变了他对儒生的刻板印象。

并且吕布此时也佩服严吉的商业头脑,汉朝常用的酒杯太大,喝酽汾不能一饮而尽,所以严吉专门打造了一批酒杯。吕布本以为这是随酒赠送的,但是没想到却要单独购买,这和买手机不送充电器有什么区别!

吕布装作没喝过一样,赞叹道:“好酒,绵柔醇厚,香气扑鼻,果真是好酒。”

“那快请落座,我们四个畅饮一番!”

伴随着酒壶中的酒越来越少,几个人的面色也越来越红润,吕布也对儒生的看法彻底改变。

郑玄虽然可以被称为当代儒家抗鼎之人,但是却一点也不迂腐,甚至天文地理,历史算数无一不通。可惜这等人才生错了年代,如果生于现代成为高校博导都绰绰有余了。

“康成公博闻强记,晚辈深感佩服。只可惜奉先得势您却垂暮,否则都话一定请您到并州教化一方百姓。”

郑玄听到这句话筷子应声而落,他生于寒门,从祖父开始就没有出仕之人,到他这一辈已经彻底落寞。而郑玄也不同于其他世家,他只想效仿孔子在天下间传道授业,做到有教无类。

可惜天不遂人愿,各地世家只允许他教世家子弟,寒门或者庶民出身的人只允许收几个,出数量就被驱赶。所以郑玄的游学是被迫游学,如果条件允许的话,他真想在一个地方开个书院好好传道授业。

“我虽年迈,可是尚能开口说话。教学不同于打仗,年纪越大学识越丰富。更何况我还有无数弟子相随,有我们在必然能讲并州打造成书香四溢之地。”

吕布看郑玄渴望的神情便已经知晓了他的内心,没想到无心插柳的一句话竟然真的能为并州吸收到这个当时大儒。于是吕布俯下身恭敬的说:“吕布替并州百姓谢过先生!”

说完撩起衣摆就要下跪,这一跪能为整个并州改换门庭,吕布从心里认为跪的值。

可郑玄却拉住了吕布,说:“将军莫要拜我,而是为该拜将军。若不是将军,在下教书育人的理想怕是下辈子才能实现了!”

两人想法一致,于是郑玄便接受了吕布的邀请率领徒弟来到并州。而吕布也要为郑玄建一座书院,专门供郑玄传道授业。

一旁的卢植和郑泰也从心里为郑玄感到高兴,没想到他为理想奔波了一辈子,最后终于实现了。

“这等幸事当浮一大白,郑浑,郑浑!去再买一些酒菜来!”郑泰不断喊叫着自己弟弟的名字,不一会儿便有一个四十岁上下皮肤黝黑的中年人从后院走了出来。

吕布见到眼前这个人心中却是十分震撼,他这才想到郑泰的亲生兄弟正是当世最有名的将作大匠,郑浑。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