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情小说

言情小说>我想要吕布 > 第58章 招募郑浑(第1页)

第58章 招募郑浑(第1页)

郑浑,三国时唯一一个以工匠身份被载入史册的人。当时的史学家把郑浑的历史功绩定在他实施了一系列展农业、改善民生的治政措施上,完全忽视了郑浑在兵器冶炼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

吕布站起身,满脸喜色早就藏不住了,兴奋的说:“阁下便是郑浑郑文公?”

“怎么?将军听说过我?”郑浑醉心于机关制造,但并不是傻子,几人高谈阔论一下午了,郑浑早就听出几个人的身份地位。

世人都觉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尤其匠人属于下九流,是不务正业的行当,所以即使这方面成就再高也没几个人关心。而吕布这个样子明显听说过自己是谁,这很不正常。

“实不相瞒,我在并州专门招募了一批工匠,他们日常聊天的时候时常提起您的名字,说您是天下最好的工匠,乃当世鲁班。”吕布胡编乱造了一些说辞,还算说得通。

郑浑老脸微红,这么久第一次有人正经八百的夸赞自己,自己还有些不习惯,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而一旁的卢植和郑泰却有些意外,朝廷任命的一州刺史竟然私自招募工匠,这是大忌,按规矩要下狱审问的。

吕布察觉到两人异样的目光,急忙开口解释道:“两位老兄不要紧张,我是因为并州与同样黄河过境的冀州兖州相比过于贫瘠,所以招募工匠改造水车水渠灌溉农田。”

两人听到吕布的解释满意的点了点头,并没有继续追问下去。

“文公先生,在下早就对您仰慕已久,没想到您却跟随在乃兄身边,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如果文公先生不嫌弃的话,并州之地您尽可任选一县担任县令,顺便再给我那些工匠们传授一下相关的知识。”

“镇北将军抬爱,在下岂敢不从!”郑浑拱手感激的说。

郑浑经常听到有人讽刺挖苦他身为世家公子却操持下贱工匠之术。因此,即使他人品很好,也从来没被举过孝廉,二十多岁了还是一介白身。跟年纪轻轻就出仕的哥哥郑泰相比,他混得很不如意。忽然听到吕布这么大的人物如此折节于他,他难以掩饰内心的激动。

吕布想到铁是在秦汉时才开始用于武器的打造,至今展不过四百多年,并且只有“炒钢”和“百炼钢”两种方式。

但炒钢之法工艺复杂,不容易掌握。百炼钢费工费时,只可用作锻造神兵利器,用来装备数万人马则力有未逮,于是他想到自己曾经在《北史-艺术列传》读过里面的记载:“綦毋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钢。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

綦毋怀文是后世铁匠,他生活的年代距离东汉末年不远,因此吕布想着郑浑应该也能做到,于是提点道:“我之前征讨鲜卑时曾得到过一本书简,上面大概意思是先选用含铁较多的铁精石,以此炼出好的生铁,再把生铁烧成生铁水,把生铁水灌注在熟铁上,这样几度熔炼,便成纯钢。钢炼成之后,便以熟铁作刀背,用钢作刀锋,反复锻打,并用牲畜尿液和油脂来淬火。据说这样打造出来的兵器锋利无比,不过我对此一窍不通,不知文公先生觉得是否可行?”

郑浑仔细思考一下,然后兴奋的说:“此法大为可行,等我到了并州就开始试炉打造!”

“文公先生莫急,并州离此地虽然不远,但去了之后轻易也回不来。不如多停留几日,过几天我安排军士护送文公先生和康成兄一同前往。”

“如此最好!”郑浑很是高兴,想着自己终于能够入仕不再受别人指点了,心情瞬间舒畅了许多,脸上更是浮现出了几分自信和期待。

吕布当然也不是随随便便许诺别人当县令的人,之所以是让郑浑当县令,是因为历史上的他被曹操征辟后就是从县令做起的,并且颇有威望,当地百姓为了纪念郑浑很多新生儿都以“郑”为名。

吕布今天心情格外的好,因为郑玄和郑浑两人的到来解决了吕布展教育和制造器械的两个大难题,这可不是钱财和武力能办到的。尤其是吕布想要的攻城器械,并州的一众工匠改造了两三个月都没有进展,看来这件事非郑浑莫属了。

郑泰看到自己的弟弟终于被人赏识并且有正事做了,难掩心中的开心,于是和卢植碰了杯酒,阴阳怪气的说道:“看呐,郑玄和舍弟都因为自己的才干被奉先看上了,以后就剩我们两个老家伙咯!”

吕布自然能感受到郑泰欣慰的心情,于是笑着说:“两位老哥哥乃当世大才,奉先可不敢聘用。不过两位要相信一句话:金鳞岂是池中物,不日天书下九重。”

三人听了吕布这句话皆被震惊到了,他们都是饱读诗书之人,当然懂这是什么意思。不过让他们震惊的是如此大气磅礴的句子竟然被吕布随口说了出来,怪不得是月旦评诗书榜榜的人。

“金鳞岂是池中物,不日天书下九重…奇哉妙哉,这句话既不是诗,又不是赋,这种韵脚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但是反而读起来朗朗上口,奉先从哪学来的这种体裁?”郑玄先是夸赞了几句,随后便好奇的问。

吕布暗暗想到:“怪不得你是当世大儒,真的是不耻下问啊!”

但嘴上却说:“没什么体裁不体裁的,只不过顺口胡编了一句打油诗而已,不值得老兄大惊小怪的。”

“顺口胡编一句就如此有深意,奉先果然不简单!来,我等共饮一杯!”卢植举杯说到。

毕竟卢植和郑泰都是位居中枢的高官,只是因为与董卓不合而遭到迫害,吕布这句话对他们很是受用,心中又想起自己挥斥方遒的样子,盼望着能过再回到朝廷奉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可吕布却想起了驿站内那封书信的内容,便推脱不胜酒力,急忙离开了这里。

书信虽然不起眼,但写信的人乃是当今天子,绝对不容忽视的存在。吕布千算万算没算到几个名扬天下的人物竟然是一窝酒蒙子。若不是最后几人品味吕布这句诗,他险些忘了大事。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